截至2022年11月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达到121家。作为“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多数北交所公司虽然规模并不大,市值也无法与一些沪深交易所的千亿上市公司相比,但必须看到,这些公司大多是各产业链上的翘楚,是当之无愧的“专精特新”。公司的董事长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3/4董事长身处制造业
截至11月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女性董事长有6位,男性董事长有115位,这与A股女董事长占比接近。
上述北交所上市公司6位女性董事长中,新芝生物的周芳有着丰富的人生履历。据媒体报道,周芳是宁波人,恢复高考后,她报考了宁波职工业余大学,之后获得了本科学历。到了1989年,伴随“下海”浪潮,所在公司倒闭的她,借用一间18平方米的房子和部分测试仪器设备,带着仅有数人的研发团队打拼,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功研发了超声波细胞粉碎机、电动玻璃匀浆机等。
通过数年艰苦创业,公司于新世纪之初的2001年完成了股改。20年后,公司入选工信部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2022年10月10日,新芝生物在北交所上市,周芳为北交所带来了“实验仪器第一股”。
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北交所92位董事长在制造业掌舵,如果在制造业中继续细分,则92家公司遍布了50多个细分行业。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60后、70后是大多数北交所董事长的标签。
北交所年纪最长的董事长是沪江材料的章育骏。他出生于1942年。21岁时,章育骏入职上海铝制品三厂,担任技术员。之后他所在企业一直离不开“铝”字。如今,工业用铝塑复合重包装袋(膜)也是沪江材料的三大系列产品之一。
截至2022年11月2日,北交所最年轻的董事长(联席董事长)是生物谷的徐天水,目前刚刚36岁。
那么,以60后居多的北交所董事长,学历水平如何呢?在北交所,最高学位为博士的董事长占比约5%,最高学位为硕士的占比约36%,本科约占33%。硕士学位的董事长中,有13位是MBA或EMBA学位。
年薪中位数53万
在北交所已披露董事长年报酬的86位董事长中,只有1位董事长超500万元,更多董事长的年报酬在50万-100万元(含)。整体中位数为53万元左右,平均值为75万元。
具体来说,拿到最高报酬的董事长是贺雪琴,为765.25万元。他掌舵的公司,正是长期被称为“北交所一哥”的贝特瑞。贝特瑞2021年的营收约为105亿元,归母净利润约为14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突破170亿元。在北交所上市公司中,2021年报酬最低的11位董事长中,张海鸥并列倒数第十,为30万元。从公司业绩来看,吉林碳谷目前正值扩张期。
从助理工程师做起最多
在披露了最早期职业履历的董事长中,可以看到“包分配”“白手起家”的情况,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董事长是从工人、学徒这样的基层做起。他们的基层起点,其实也多是他们专精一项技术的起点。
从液压胶管厂业务员干起,到领导液压科技上市公司;从医院助教出发,到药业高新技术企业董事长;从石英玻璃加工车间的工人,到可制造芯片所需石英玻璃的大公司的掌舵人;从畜牧研究所营养研究室里的研发人员,到动物造血营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董事长;从担任轴承厂学徒,到担任汽车轴承公司一把手……北交所上市公司的“专精特新”,也从这些董事长的职业生涯中可见一斑。 (摘自11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 文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