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柱国和他的小说《上甘岭》

作家文摘 2022年12月13日 ·慕津锋·

·慕津锋·

  12月1日,著名电影艺术家、国家一级编剧陆柱国(见图)在京因病逝世,享年94岁。

  毅然从军

  陆柱国,原名陆祖柱,1928年10月12日出生于河南洛阳宜阳县城的一个贫民家庭。1948年3月洛阳解放前夕,在洛阳师范读书。当月16日,刚刚解放的洛阳又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反攻,解放军开始撤退。炮火声中,陆柱国在洛阳老城十字街头看到了陈谢大军宣传部的曾部长,他曾在陆柱国所在的学校洛阳师范为学生讲过话。当听说部队缺人尤其是文化人时,陆柱国当即和另外三位同学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后被分配在第4纵队,担任从事新闻、 宣传工作的战地记者。

  陆柱国采访的第一场战斗是豫东鸡窝山战斗。在这次采访中,他听到有人讲述一位叫鄢永昌的班长故事,这位班长牺牲时仍保持着立射的姿势。陆柱国听到后,便马上来到八班驻地了解鄢永昌的事迹,很快就写出了《悼八班班长鄢永昌》的第一篇通讯。没过几天,纵队政治部出版的油印报发下来,这篇通讯竟然占了整整一个版,虽无署名,但大家都知道这是纵队下来的“记者”写成的。这为陆柱国走上创作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陆柱国调到新华社担任前线记者, 他相继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1949年,陆柱国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陆柱国创作了反映淮海战役的中篇小说《决斗》。同年,他被调入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组 。1951年,陆柱国调任解放军文艺社编辑。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不久,陆柱国奉命赴朝鲜前线采访。到达朝鲜后,陆柱国广泛采访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回国后,他创作发表了反映志愿军指战员战斗生活的中篇小说《风雪东线》。

  遇到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上旬,陆柱国随第二届赴朝鲜慰问团前往朝鲜采访。几经辗转,陆柱国来到志愿军第15军军部。那时正是上甘岭战役打响前夕。10月12日清晨,第15军军长秦基伟在陪慰问团团员吃早饭时,突然凝重地对大家说:“今天凌晨,敌人的炮火打得特别厉害,看起来可能要有大动作。”果然,在连续两天的先期火力打击之后,10月14日凌晨3时,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员范弗里特指挥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对驻守上甘岭的第15军阵地狂轰滥炸。这一天,激烈的战斗,在五圣山的前沿阵地激烈地展开了……双方你争我夺,惨烈异常。此后的每一天,陆柱国都被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感动。就在此时,上级要求慰问团结束活动迅速返回。听到阵地外隆隆的炮声,陆柱国下定决心要留下来。

  冒着敌人的炮火,陆柱国在侦察员的护送下,到达五圣山主峰我军阵地。在这里,陆柱国看到志愿军指战员们尽管衣服破烂、满脸血污,并时常只能以牙膏、生大米为食来充饥,但依然凭借坑道工事巧妙地躲避着敌人飞机、大炮的轰炸,顽强地坚守阵地。

  11月5日,苦战8日的第45师135团撤出战斗补充休整,陆柱国看到了那些刚从坑道里换防下来的指战员。他看到这些战士虽然在坑道里20多天,但精神状态实在是惊人的,他们有说有笑,笑意中充满着傲然的自信。陆柱国采访着每一位战斗者,满含热泪地听他们讲述,感情的潮水在他胸中澎湃奔流着。

  秦基伟鼓励

  11月中旬,陆柱国从45师采访结束返回军部。在距离阵地200米远的一座废弃碉堡里,他开始奋笔疾书地创作。对于当时自己创作的环境,陆柱国在后来《根深才能叶茂》一文中曾有提及:

  没有房子,我便占据了一座废弃的碉堡。当时,部队领导能够给我的关怀与照顾便是在我的碉堡出入口挂上一块油布,在我的用木板钉成的简易书桌旁放上一盆炭火。这盆炭火所起到的提高碉堡内温度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它的最大功劳在于烘烤一下我冻得麻木的右手(左手则戴上皮手套) 和不时凝结了冰渣的笔尖。

  在煤油灯点亮的碉堡里,陆柱国第一天就写完了小说的第一章节,该章共12页稿纸。吃晚饭时,陆柱国迫不及待地把稿子拿给了志愿军政治部宣传处钱抵千处长。“钱处长,你看我这样写的开头行不行?”钱抵千是1938年入伍的老革命,他和陆柱国算得上是“半个老乡”。1948年4月5日洛阳解放后,钱抵千被任命为中共洛阳市委机关报《新洛阳报》社长。抗美援朝战争中,钱抵千担任志愿军报社社长、志愿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第二天早饭时,钱处长把稿子还给了陆柱国,并激动地告诉他:“稿子不仅我看了,还读给秦军长听了,秦军长听了很高兴,他说很好,就这样写下去。”这给了陆柱国创作《上甘岭》极大的鼓励。此后,陆柱国每写完一个章节,就会拿给钱抵千看一看,请他提意见,然后自己再根据意见进行修改。最后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陆柱国便完成了小说《上甘岭》的创作。11月25日下午,在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宣告结束同一天,陆柱国写下了“1952年11月25日初稿于朝鲜金化前线”,100多页的小说结稿。

  1953 年《解放军文艺》在 3至5月号连载刊发此文。小说发表后,颇受读者欢迎,社会反响很大。当年10 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小说《上甘岭》单行本。

  晚年的陆柱国,在回顾自己创作这篇《上甘岭》时,感慨地说:“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写完小说《上甘岭》后我没有再上阵地,战友们告诉我,在阵地上随便抓起来一把,只有炮弹皮、碎石头和人的骨头,就这三种东西。在世界战争史上,像上甘岭这样的战斗,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摘自12月2日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