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中文报纸中的汪寿华烈士

作家文摘 2022年12月13日

  1949年9月6日,上海《大公报》登了一封署名何方岐的读者来信《何纪元家属打听他生前事迹》:

  编者先生,我是一个电气工人。有一件从前不能问的事情,现在可以问了。

  我的叔父名何纪元,浙江诸暨人(又名何景亮后改名汪寿华)。俄国留学生,是共产党员。民国几年(那时我还在小学念书,已记不清)在申被反动派杀害。究被谁人所杀,至今还是一个谜。

  希望把叔父生前的一切事业,也调查一下,倘有他生前的友好同志,知道他的一切,那么我们做小辈也可知道一点了。

  9月6日,是上海解放第101天,人民解放战争仍未全胜,国民党海空军封锁了出海口,上海陷入物资危机,市面动荡,特务又开始破坏暗杀,何纪元家人去信报社,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三天后,有了回音,《大公报》刊文《血债!仇恨!谁杀害了何纪元?汪寿华烈士殉难的史实》,说“在上海三四十岁左右的工人和留心史迹的知识分子没有不知道‘四一二’的经过的。汪烈士是被蒋该死(介石)和走狗们所杀”。

  回溯1927年4月23日,2500公里之外的苏联海参崴,当地报纸《工人之路》头版中国要闻栏“据上海电”,蒋介石的军队,“包围上海工人纠察队的司令部,解除工人的武装,缴械时杀死工人13个,捕去的工人无数,其中有一个是上海总工会的委员长汪寿华”。同天同版社论,题目直截了当——《蒋介石反了》。

  《工人之路》报,由苏联共产党远东边疆委员会和职工苏维埃主办,读者对象是华人华工,所以是中文的,1922年创刊,刊载了不少关于中国革命的报道和评论。没人知道,这位26岁的年轻人汪寿华,曾名何今亮,在过去几年的《工人之路》报上,一直被称作“何同志”。

  仔细展阅苏联中文报纸《工人之路》,“何同志”/汪寿华的人生故事得以显现:1920年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与首批团员彭述之、罗亦农、任作民、华林等,从上海冒险登船,去苏联留学。一路曲折反复,华林去了赤塔,接手刚刚开办三期的《华工醒时报》,何今亮从伊尔库茨克回到黑河,主持当地华工会工作。1923年春天,何今亮被调到海参崴,继续做华工教育和组织工作。正巧,《华工醒时报》也从赤塔搬来,并改名《工人之路》。

  《工人之路》报上,留存着“何同志”的忙碌行迹:在海参崴创建中国工人五一俱乐部,在当地党校开设中国班,组织苏联共产党和共青团内的中国支部,“何指导员”担任过沿海省职工苏维埃的华工总指导员,后当选省职工苏维埃常务委员、省党部中国部主任。何今亮多次在俱乐部会堂演讲,呼吁在俄华工加入工会,还去边疆山区的煤矿和林场,指导在苏华工反抗工头的剥削……他在《工人之路》所用的一个笔名是“梦醒”。

  1925年8月21日,《中共上海地委关于中央改组地委为区委及指派区委委员的会议录》中,首次出现了一个叫做“何晋亮”的名字,与陈独秀、李立三等一起开会,会议指定“何晋亮、李成(工农)”为正式委员,并议决“各部主任:庄文恭、尹宽、何晋亮”。 海参崴的华工指导员何今亮,如何变为中共上海区委的何晋亮?“四一二政变”后,《工人之路》报发表了一篇《何今亮同志的略史》,对此有所解释:

  1925年上海五卅事件发生之后,何同志同苏联的职工会代表团赴中国考察中国工人状况,担任翻译之职,因那时中国的革命怒涛高涨,需用人才孔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留他在上海,任上海总工会常务委员兼共产党党团书记之职。

  (何同志)就于4月11日被白崇禧(蒋介石的走狗)所买的流氓所逮捕,送到龙华相近的石灰港4月14夜执行枪毙,尸首还未知抛于何处,有人说已将他的尸首沉于黄浦江中。

  汪寿华烈士遇难的经过,直到上海解放后,烈士遗骸被市民掘出,才得以澄清。人民政府缉获了杀害汪寿华的几个凶手,凶手供认“打昏后活埋于枫林桥”,时间是4月12日凌晨。

  2021年6月16日,复建后的上海湖州会馆正式开馆,馆内悬挂着汪寿华在上海工人纠察队成立大会上讲话的照片。此照拍摄于1927年3月23日,多年后有人回忆,“四一二”前夜,汪寿华说,“为了党和工人阶级的事业,我宁愿牺牲一切。”   (摘自11月21日澎湃新闻 吴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