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了情:我与伯父周恩来相处的日子》选载之三

恋爱风波

作家文摘 2022年12月13日

周尔均著 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1月出版

1960年,邓颖超在西花厅为周尔均、邓在军所拍合影

  初恋开始

  1954年我21岁了,心中已暗暗有了目标:西南军区后勤文工团团员邓在军。她在文工团年纪最小,但能歌善舞,已经成了“台柱子”,每次“拉歌”,常常由她领唱。

  部队刚从战争中走过来,对军人的婚恋要求很严格,明确规定:必须是满28岁、任职五年以上的团职干部,满35岁、任职五年以上的营职干部,才允许恋爱和结婚。用这个标准看,我还不够恋爱“资格”。

  当时已经是 1954 年下半年,大家都知道快要实行军衔制了,这样一来,战争年代的供给制就要改成薪金制,有关婚恋的规定即将过时。

  更重要的是,部队整编,西南军区已定撤销,文工团肯定要调走,我知道不能再犹豫了,决定“铤而走险”一回。我请一位女同事帮我传话,向在军表达我的爱慕之意。在忐忑不安中等了两天之后,我的勇敢得到了如意的回报,女同事告诉我:在军对我也有好感,同意和我交朋友!

  捅了“马蜂窝”

  不到两个月,我们的恋情就被人发现了,没想到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首先是文工团领导出面干预了。团政委批评了在军,说团里把她作为重点骨干培养,她现在却忙着找对象,“想当家属”,这样做很对不起文工团。政委要求她慎重考虑。

  实际上,文工团政委批评在军时,还委婉地暗示了另一层意思,就是像在军这样的业务骨干,即使要找对象,也应该在本团年轻人里找。我很快悟到,在文工团里我有很多“情敌”,早就瞄准了在军。

  好在当时婚恋规定已经有了松动,我这个不算太大的问题,只是在党小组会上对我进行了批评帮助。政治部主任是位老红军,湖北人,水平很高。我听说,他在叮嘱宣传处长做好我的工作时,曾半开玩笑地说:“文工团怕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哟。”

  文工团政委的批评没有让在军退缩,我也坚定了非在军不娶的决心。公开场合我们不敢见面了,秘密约会也减少了次数,但是,双方却更加情投意合,而且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在军“面试”

  七伯、七妈对我的恋爱婚姻问题一直很关心。1954 年初,同宇伯父转达了七伯、七妈再次的关怀。我都回答说“没有”,“现在年轻,还不想谈”。其实我已经有了“心上人”,但还没有正式“进入状态”,不好确认。

  不久,七伯、七妈得知我和在军相爱,在她1955年初调到北京后,就特地约在军去西花厅见面,对这个未来的侄媳进行了一次“面试”。

  万万没有想到,两位长辈竟然会在西花厅门口等她。在军一下子蒙了,赶紧跑过去向伯伯、伯母鞠躬敬礼,连声问好。只见总理双手抱胸,认真打量了她,然后笑着说了三个字:“好!好!好!”伯母也笑着说:“我们一直在等你。”

  听到这两句话,在军悬着的心顿时放松下来。进屋后,他们让她坐进沙发。七妈一直对她笑眯眯的,问她多大啦,工作怎么样,高兴地问个不停。尤其是听到在军也是独生女时,七妈更乐了:“那你跟我一样,我们家我也是独女。”还扭头对七伯说,“她是独女,我也是独女,而且都姓邓,好!”七伯也十分高兴。

  七伯、七妈首先关心地让她讲讲与我是怎样认识、怎样交朋友的。其实他俩从我的信中早已知道了大概。当在军汇报恋爱过程中一些有趣的细节时,七伯哈哈大笑,用他习惯的手势,高兴地拍着沙发扶手说:“这就叫作好事多磨嘛!”接着他意味深长地教诲在军:“这还仅仅是生活对你俩的第一次考验,算不了什么,以后的路还长着呢!你和尔均不要因为我是国家总理,就自认为有什么特殊,更不要把这个因素掺杂到你俩的恋爱关系中去。恋爱婚姻是大事,是你们两个人的事,也是一辈子的事,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这次“面试”最后的“打分”,在军是在告别时听到的。当时,七妈把在军送到西花厅门口,笑眯眯地对她说:“孩子,常来玩儿,有什么需要的,就告诉我。”随后,星期天没事,在军就常往西花厅看望七伯、七妈,他俩也不时让卫士给海政文工团的在军送书籍报刊,无微不至地关心她在政治上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