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和山水画

作家文摘 2022年12月13日

《故园惊梦园林里的中国》 贾珺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 本书作者、清华大学教授贾珺,通过爬梳文献、实地考察、复原想象,重现了古代名园的景观,生动讲述了掩藏在园林背后的故事。

  我们可以把园林看作一种立体的长卷国画,只是二维的平面转为了三维的空间,其中的欣赏方式和营造趣味是高度一致的。长卷画是一边展开一边欣赏,而在园林里,游客就相当于在用自己的双脚打开这幅画卷,一边走一边看到不断变化的景致。

  古代的很多造园艺术家都兼具画家的身份,基本上不会画山水画的人是没有办法设计园林的。我们的国画中有皴法,这种表现纹理的技巧与园林里山石的摆放逻辑是相通的。假山就是一种由原本不相干的天然石头堆叠而成的浑然一体的山景,若不是胸中有丘壑、会画山水画的人,是没有办法完成这么复杂的任务的。

  自明朝末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古典园林开始直接拿古代名画作为范本来造景。明朝末年有一本很著名的造园著作《园冶》,这本书里就讲到了要想做好园林就必须多多地去学倪黄(元朝画家倪瓒、黄公望)笔法,以他们的画作为最高范本去造假山和园林。倪瓒画国画时经常会在山上放一个亭子,这后来也成为了很多园林的标配。而一些更早的画家,比如荆浩、关仝等大画家都被后来的造园家视为楷模。

  许多造园的理论和画论也是直接相通的,这也非常有趣。大家在苏州园林里会发现一种很经典的场景:依托一面白粉墙,放两三块石头,弄一棵矮树,再加一个砖砌的匾额。这其实就是拿一面白粉墙作纸、用真实的石头来画的一幅画。贝聿铭先生也在苏州博物馆里以现代的抽象手法对这样的国画小品进行了复制。所以,爱好美术的读者可以多多关注古典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