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亿元特别国债,“特”在何处

作家文摘 2022年12月23日

  日前,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决定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本期国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面值7500亿元。12月12日,财政部以2.48%利率发行7500亿元特别国债后,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买断交易全额买入,实现本期国债平稳发行。

  特别国债“特”在何处?资金用途是什么?将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

  为2007年特别国债到期续作

  据了解,特别国债与一般意义的国债相对应,是特定时期发行、用于特定目的的国债,主要是服务于经济改革、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但纳入债务余额管理。

  此前,中国曾对特别国债进行过三次新发和一次续发:

  第一次新发是财政部于1998年定向发行总额为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通过中国人民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获得的准备金购买特别国债,补充了资本金;第二次新发是为解决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引发流动性过剩问题,财政部于2007年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作为成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金;第三次新发是财政部于2020年6月公开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此外,2017年曾有一次续发,系对2007年特别国债到期部分进行承接续发。

  此次为何发行7500亿元特别国债?这与2007年发行的15500亿元特别国债有关。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发行的15500亿元特别国债期限主要为10年、15年,2017年起陆续到期。2022年12月,2007年特别国债中有7500亿元到期,财政部延续2017年做法,继续采取滚动发行的方式,向有关银行定向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7500亿元,所筹资金用于偿还当月2007年特别国债到期本金。

  不少人关心,2022年特别国债会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发行过程不涉及社会投资者,个人不能购买,“2022年特别国债是2007年特别国债的等额滚动发行,仍与原有资产负债相对应,不会增加财政赤字”。

  多位专家认为,特别国债具有的专款专用、用途灵活、不列入财政赤字、即收即支等特点,使其成为特殊时期财政开源的关键手段。比如,特别国债不计入预算赤字,可规避赤字率升高的潜在不利影响;只需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更便于相机决策等。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分析,2022年特别国债非新增发行,对流动性及资本市场的影响不大。

  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时至年末,发行如此额度特别国债,意义何在?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分析,当前,国内消费需求偏弱、房地产下行、外需下降等因素可能持续影响经济企稳回升。而后续财政政策对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纾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需要保持较高强度,这将对财政资金形成较大需求。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认为,此次发行特别国债,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体现。“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政府债务的发行重心放到了地方政府债券上。这固然有助于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客观上也增加了地方债运行的风险隐患。本次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助于优化我国政府债券结构,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白彦锋说。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判断,财政部此次发行7500亿元特别国债除了满足到期兑付任务外,一方面可以有效应对当前财政收支紧张风险,有力克服中国经济面临的更加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际局势变化影响,增强中央财政调控资金能力和空间,减轻偿债压力;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总量过大、增速过快、负担过重的矛盾,为明年经济提供更有力度、更大空间的支撑。     (摘自12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汪文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