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一出道即走红的台湾文艺片影星,也是叱咤香港影坛的女警“霸王花”,如今又化身央华版《如梦之梦》10周年演出(北京站)中的“老年顾香兰”(见图)。“请你们把我当一个新人来看待。” 64岁的胡慧中笑着说。
最让她感动的是 “放下”
央华戏剧创始人王可然透露,胡慧中早就在他脑海里的“演员宝库”中了,实际上,在接到邀约之前,胡慧中从未有过舞台剧表演经验。看完剧本后,胡慧中当即答应出演,“剧本让我太喜欢了,看完感动得流泪”。
在胡慧中看来,顾香兰这个角色是难得的“有情有义又有才华”,“虽然出身低贱,但她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时都是不屈不挠的,她的人格是高贵的”。最让她感动的是老年顾香兰的“放下”,“她在生命中经历过很多打击、波折,以及种种爱恨情仇,但是到最后全部都放下了。我们每个人到了最后,都要学会放下”。
“电影可以重演,但舞台不行,所以压力挺大。”胡慧中坦言,“我从没演过话剧,而且《如梦之梦》台词量特别大,要在几个钟头之内把顾香兰的一生表达得很清楚。我每天就关在房间里背台词。”
从胡慧中真正进组排练到正式演出,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同组的演员们始终在鼓励她,让她更好地融入戏中。“尤其是咖啡馆那场戏,我看到许晴老师演绎得好投入,她们那种演绎把我引领进去之后,才让我的状态完全符合戏的节奏。是她们的‘好’带着我‘好’,大家都互相托着,这是这个剧团让我特别感动、特别温暖的地方。”
从文艺片“女神”转型打女
1978年,就读于台大历史系的胡慧中凭借处女作《欢颜》一举成名。回忆起出道的这段经历,胡慧中笑称,那部戏最初找了很多当红的女演员,大概是片酬都太高了,才会用她这个新人。“刚好我们家一个朋友认识制片,就介绍我去见一面。”之后,胡慧中陆陆续续出演了多部文艺片,与林凤娇、林青霞、胡冠珍、胡茵梦并称“双林三胡”,成为台湾影坛的文艺片“女神”。
1985年,胡慧中将事业重心移入香港,凭借《霸王花》中的打女形象转型成为武打明星,也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谈及这次转型,胡慧中坦言,是因为她很喜欢李小龙,“就像这次演舞台剧一样,我觉得作为演员,应该去尝试不同的角色,去挖掘生命中别样的灵魂”。
对毫无武术基础的胡慧中来说,转型打女并不容易。“拍片之前,我就去学武术的基本功,把铁沙包绑在脚踝上,每天跑一两个钟头,之后还要去武馆练套招。”当时,香港功夫片很少用替身,除了实在完成不了的高难度动作,胡慧中都会自己上,几部戏拍下来“从头到脚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伤”。1989年,她在拍摄动作枪战电影《猎魔群英》时,因为烟火师计算错误导致爆点提前引爆,“被火烧到全身,头发、眉毛全都烧掉了”。
享受逛菜市场的普通人生活
1992年,胡慧中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了歌曲《城市行囊》。此后,她又陆续出演了《重庆谈判》《梁山伯与祝英台新传》《旭日惊雷》等内地电影,更为全国观众所熟悉。
1998年,胡慧中结婚后淡出演艺圈,定居香港,影迷们也鲜少听到她的消息。“这些年我就做一个普通人,自由自在,没有压力,可以蓬头垢面地出门吃好吃的。”她笑着说,“我现在很会买菜煮饭的,我跟菜市场卖肉的、卖鱼的、卖菜的、卖面条的感情都好得很,每次去都给我多一点葱,我就多给他10块,大家推来推去,很快乐。”
在她看来,生活是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源泉。“生活是很真实的,我们演员只是把现实整理一下,放到银幕或舞台上,所有的艺术都不能脱离生活。”
(摘自12月27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