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赫定在新疆地区探险
中国画学研究会成员合影(前排右四为会长周肇祥)
周肇祥,浙江绍兴人,清末举人,曾肄业于京师大学堂。清宣统二年任奉天警务局总办、奉天劝业道、盐运使、警务局督办兼屯垦局局长。1912年,民国成立,任总统府政治咨议及山东盐运使、代理湖南省省长等。
周肇祥骨子里是个文化人,书画俱佳,在当时享有盛名。1918年,经大总统徐世昌批准,周肇祥与金城、陈师曾等著名画家将日本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用来开办中国画学研究会。1920年5月,中国画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不过,周肇祥还是把主要精力和财力用在了收集古董文物上。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使周肇祥主动加入到保护与抢救古物的行动中。
要求政府保护石窟
1926年周肇祥东游日本时拜访日本豪门政要,见每家都供奉收藏有精美的石佛头,得知这些全部来自我国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古董商贩运往日本后高价卖给富人用来装饰房间的。不少石佛头的断痕很新,说明是新近所得。这让周肇祥看得触目惊心,难以言表。
1926年7月,周肇祥回国后到文物市场进行调查。原来,北京文物市场的行情都以做洋人生意为价格升降标准。只要洋人喜欢,行市立马就哄抬起来。周肇祥经反复思考,下定决心为国宝发声,倡议圈里人要抵制盗窃石佛,并呼吁政府加强管理。为保护龙门、云冈石窟,他起草了呈文,并于8月21日正式呈递。呈文建议“山西、河南军民长官,妥筹保护之方,明定管守之责,损害者从重治罪,贩卖者加以严惩”。
周肇祥是民国社会名流,与上层人物关系密切,他的呈文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尽管国事蜩螗,战事频仍,北洋政府内部矛盾重重,作为内务总长的张国淦对周肇祥的呈文还是有了回应,要求河南、山西两省省长保护龙门和云冈石窟。
挑头给斯文·赫定立规矩
周肇祥在1926年9月到1928年2月担任北平古物陈列所第四任所长。他在任期间的最大贡献是成立了鉴定古物委员会,聘请了金石、陶瓷、书画等各类专家对陈列所内的古物进行甄别,将古物所里的赝品和劣品剔除出去。
与此同时,周肇祥和中国的学者对各国来华的探险队抱有警惕之心。这些所谓科学考察队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大肆挖掘古生物骨骼,盗取文物,偷绘军事、矿藏、文物分布图,而北洋政府对此毫无办法。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瑞典国王的资助下,开始第三次前往塔克拉玛干,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3月底,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一座废弃的古城出现在他们眼前:有城墙、街道、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斯文·赫定将大本营扎在遗迹旁,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最后用八头骆驼载运,派人送回了瑞典。他发现的这座古城就是鼎鼎大名的古楼兰国,令世界震惊了。
1926年10月31日,61岁的斯文·赫定来到北京,与有关方面商谈组织探险队,拟赴西北的考察计划。得到北洋政府的允许后,由翁文灏代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与斯文·赫定签订办法八条,主要内容是不准中国科学家参加,采集品全部运到国外等。1927年1月1日,北洋政府外交部批准了斯文·赫定的探险报告。
周肇祥得知后坚决反对,他表示:“各国考古学家皆于中国北部任意发掘,将国家历史上文化上有价值之物输载而去,后生无所观摩。他日有从事考古、美术、地质诸学者反将于外国求之。贫子衣珠而不知自宝,其我国之谓矣!”周肇祥以古物陈列所所长的身份向社会呼吁:“本所责在保存古物,对于外人任意发掘将历史上流传瑰宝,获之以去,义当一致反对。”“我邦为东方文明古国,外人考古者莫不视为宝库。若俄若美已屡在蒙古新疆恣意掠取,失今不图,散失益甚。故此次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之组织,对于斯文·赫定订立办法,非仅挽已失于一时,实欲示将来以准则。”其实这是要给所有来华探险的外国探险队立规矩,不允许他们再肆意妄为,要尊重中国的主权,按中国法规行事。
北京十几个学术团体纷纷响应,联合成立了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周肇祥被推为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主席。协会发表宣言,称政府批准斯文·赫定组织探险队“有碍国权,损失甚大”。汹汹舆情让北洋政府压力很大。外交部次长王荫泰让斯文·赫定去与协会协商。斯文·赫定与周肇祥谈判后表示赞成协会主张,同意中方参与西北考察,由瑞典国单方考察队变成中瑞联合考察队。
十九条办法出台意义重大
接下来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周肇祥、徐旭生等代表与斯文·赫定进行了十余次磋商,决定中瑞双方联合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共同组织理事会,中方及瑞典方各设一团长;还决定中外科学家数量各占一半,采集品留在中国等,资料和论文、著作双方共享。
1927年4月20日,中瑞西北科学考察队合作办法十九条经中国学术团体协会第九次大会开会议决,推定周肇祥为代表与斯文·赫定逐条研究,双方均表示同意。4月26日,中瑞双方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签字。十九条办法的出台意义重大。中瑞联合考察团是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第一个中外平等合作的科考团。学术界大为振奋,奔走相告,各报刊纷纷积极报道评论。《大公报》曾这样写道:“尤有一精彩之处,即该协议之解释,须以中文为准,开我国与外国人订约之新纪元,当此高唱取消不平等条约之秋,望我外交当局一仿行之。”刘半农甚至以“翻过来的不平等条约”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
中瑞西北科考原定两年,后经延长,第一阶段历时六年。1927年5月10日考察团到达包头,开始了征程。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科学家首次参加的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大规模科学考察。考察团随后从内蒙古额济纳进入甘肃,然后取道新疆哈密、乌鲁木齐,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7月,中方队员在考察途中首次发现白云鄂博主峰的铁矿体。袁复礼在新疆发掘出包括七种共72具恐龙等古爬行动物化石。瑞典贝格满博士在额济纳河流域发掘出上万枚汉简,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居延汉简”。 (摘自《名人传记》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