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③

②

①

④
“我要回家……要回杭州……”林风眠女儿林蒂娜(见图1)曾说,这是她父亲1991年临终前,在香港医院已不能讲话,用铅笔在纸上写下的遗言。
在林风眠一生中,西湖、孤山,玉泉别墅就是家,就是诗,就是画。
林风眠的发祥之地
这里不但是林风眠的发祥之地,也成了一片国立艺专教授们群星闪烁的新天地。玉泉别墅附近,有林文铮、蔡威廉的马岭山房(也曾称作庐),李朴园的庭院,吴大羽的猎屋,雷圭元的洋楼,及至上世纪40年代,又增添的黄宾虹的棲霞岭小筑与龚文千的北山街97号别墅,人文荟萃。从30年代中期开始,杭州艺专的教授们安居乐业,置地筑屋,蔚然成风,临近西湖的幽雅之地,自然成为首选。
作为一校之长的林风眠(见图2)收入丰厚,在1934年就置地马岭山下,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建造了西式别墅。这幢别墅谈不上豪华,但朴实宁静,跟主人一样。清水砖房,灰色调子,这也成了杭州公认的城市色。
建筑科学,地下室不但可以通风防潮,而且抬高屋基以利采光,开阔视野。起居厅、卧房与楼上的画室,布局合理,适用宜居。而室内装饰,则喜欢自己动手。天花板上的挂灯,仅仅是由一片毛玻璃放在两根方木条上组成的,上面挂了盏普通的灯泡,玻璃上是林风眠亲笔描绘的图案,经济化、艺术化。地下铺着一张地毯,是林风眠的法籍夫人利用毛线头亲手打成的,交织着鱼形图案,色调构图极美观,非常合乎经济美化的条件。
黄金十年的最好见证
在这幢别墅里,一家人延续着法式的中国生活,从精神到物质。林风眠上午到罗苑学校办公,下午则回家作画。闲暇时会亲自打理庭院,花花草草都是亲手栽培,其中特别多的是鸡冠花和水芋叶,还时常引进笔下画中。林太太曾跟林风眠的好友李朴园学中文,不但中文交流不成问题,还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家里还养了狗、猫、兔、鸡与鹅,生机勃勃,更是不会寂寞。
女儿蒂娜爱好音乐,著名提琴家普洛克十分赏认她的伶俐听觉与敏感手指,蒂娜成了他最小的学生。普洛克去世后,由沙拉契夫教授继续指导。所以这里还不时会飘出稚嫩而又纯真的琴声。对于礼仪,则是选择中式的,每个来别墅的客人都可受到六十度鞠躬的礼遇。
星期日与节假日,一家人会结伴同事与朋友家庭,喜欢携带面包午餐,一起到野外爬山。西湖的山山水水,留下不少欢乐的足迹,在法国里昂图书馆藏有一批照片,正可说明这一切。
林风眠美育事业的黄金十年,这幢别墅也是最好的见证。只是抗战八年,沦为日军马厩,林风眠的油画作品惨遭蹂躏。
1946年返杭,已经卸任校长一身轻的林风眠,在这幢别墅里,致力探索艺术的脚步不但从没停歇,而且是突飞猛进。
最后的热闹场面
1950年5月,苏天赐与凌怀如结婚,婚礼之后在玉泉别墅欢聚,在台阶大合影(见图3)。林风眠作为主婚人,刘开渠是证婚人,邓白是介绍人,还有他们的家人、不少同事,这可能是林风眠离开杭州之前,玉泉别墅最后的热闹场面。
1951年全院师生赴皖北霍县参加土改时,林风眠因病告假,支半薪回上海休养。1951年正式辞去教职告别杭州。
林风眠惜别玉泉别墅赴沪,交由学生金明玉家居住。周昌谷妹妹周素子与金明玉妹妹金明暄是杭州师范同学,1956年暑假,她们就一直泡在玉泉别墅一起温课迎考。周昌谷与老师林风眠不只艺术同道,而且私交甚笃,周素子也受熏陶颇深。
在百废待兴的80年代,率先呼吁将林风眠的玉泉旧居改建为林风眠纪念馆的,是林风眠的老朋友柳和清的太太、著名演员王丹凤。1983年,王丹凤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递交了提案。由于种种原因,拖了十年。林风眠1991年逝世,在1993年的杭州林风眠研究会研讨会上作出决议,联系在巴西的林蒂娜。林蒂娜积极响应,态度明确:要求政府落实政策,收回别墅产权,然后捐赠国家,修葺改建为林风眠旧居纪念馆。
2012年,林风眠的外孙杰拉德首次访华,参观外祖父故居玉泉别墅时,仿照外公留影(见图4)。 (摘自2月4日澎湃新闻 徐宗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