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术大师杨占家

作家文摘 2023年03月03日

杨占家

《霸王别姬》程蝶衣家气氛图

《卧虎藏龙》屋顶气氛图

  2月25日,美术师杨占家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杨占家,1936年出生于天津武清。从小挚爱绘画,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美术系,留校任教。1972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美术师。

  杨占家参与美术设计的影片包括《霸王别姬》《东邪西毒》《卧虎藏龙》《天下无双》《河东狮吼》《红楼梦》(六部八集)《满城尽带黄金甲》《唐山大地震》等。

  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改造

  1958年,杨占家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看中,进了建筑美术系。60年初期,还是大学生的杨占家,就跟随老师参加过人民大会堂北京厅的设计改造。

  人民大会堂1959年9月竣工,但那时候,虽然建筑完成了,但里面的装修来不及精雕细琢,较为简单。于是,几年后,重新装修设计人民大会堂的工作,就交给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杨占家参与的北京厅,位于主席台左右两侧,当时提出来的要求,是北京厅要有北京特色。北京厅的书架、家具、吊灯、窗帘、地毯……都是师生们当时精心设计过的,花盆的套盆用雕漆,茶几的面用景泰蓝,杯子用青花。如今,人民大会堂所有的瓷器都是青花,杨占家说,“那是我们定下的,青花最漂亮”。

  1963年,杨占家大学毕业,因成绩优秀留校做助教,也是那一届唯一留校任教的。

  被谢晋说服

  杨占家后来从建筑美术转到电影美术,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样板戏《海港》,那是著名导演谢铁骊和谢晋联合执导的电影。第一次拍摄时,影片的美术设计总不能让人满意,尤其色彩问题严重,需要重拍。

  当时的杨占家正下放到石家庄进行了两年多的劳动改造,他和另外两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老师被调回北京解决《海港》的美术问题。最终,重拍的《海港》获得中央肯定,北影厂希望把他们作为专家留下来。可他们还是想回到原来的岗位。谢晋听说后劝他,这么多的文艺形式,最普及的,老人小孩都爱看的,就是电影,这么好的文艺形式不干,干什么呢?

  这话点醒了杨占家,同意留在北影厂,一干就干到退休。

  在电影里的工作,杨占家总说自己是“帮忙”,是实现导演的意图。但他从不浮皮潦草,他专业而专注地绘制了近3000张图纸,每一张都有精细的尺寸。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是《杨占家电影美术设计作品集》的编辑者,他说,“杨占家笔下的图实用而不庸俗,独特却不造作,既真实生动,又精致耐看,特别值得推敲和琢磨,越品越有味道。他的敬业精神、绘图功底,中国电影美术还没有人能和他比。”

  参与经典电影美术设计

  1986年电影《红楼梦》开拍,杨占家独立担纲美术设计。仅仅研究原著,杨占家就用了两年。其间还走访苏州、曲阜等许多地方,把南北方园林建筑特点,都融入了大观园、荣国府的设计。为了制造刘姥姥进大观园如逛迷宫的感觉,设计得屋连屋、屋套屋再加上似透非透的博古架、似有似无的穿衣镜门,实景制出后,把导演谢铁骊都给迷惑住了。

  后来杨占家又参与陈凯歌《霸王别姬》的场景绘制构图,《霸王别姬》的梨园戏班更是成为经典布景。在20多年前,拍摄《霸王别姬》的时候,电脑特效还远未普及,实景搭造是唯一的选择,而为《霸王别姬》里的场景绘制构图的就是杨占家。为了还原老北京梨园科班四合院、唱戏的戏园子,乃至老北京的街道,杨占家带着尺、笔、本,一个人边测边记,跑遍了京城大大小小的园林,绘制近百张设计图纸,才将各种场景搭起来。

  杨占家平时有一个习惯,就是走到哪儿就会画到哪儿。看到一个房子,就马上把主要尺寸如柱高、面宽、进深,测量出来,再画下来。

  在《卧虎藏龙》中,导演李安与动作指导袁和平,设计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武打场面。这场夜戏超过四分钟,是撑起影片武打戏份的一个支点。两位主角在民居屋顶追逐跳跃,有时候又落入胡同之内进行打斗。专业人士说这一段运镜十分舒缓,而那一片屋顶,则在整个段落中形成一片有韵律的墨色的背景,与优美的轻功、武打动作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美感。

  杨占家为《卧虎藏龙》画的屋顶设计图纸中,包括一张气氛图,以线描的方式将屋顶的形制表达出来。虽然在影片中根本看不到这些内部结构,但这确定了演员在屋顶上飞跃时的幅度大小,进而形成银幕上的独特韵律感。《卧虎藏龙》后来获得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奖,这其中有杨占家相当多的付出。后来在参与制作《功夫之王》和《木乃伊3》之时,美国的总美术师看了他的图,特别嘱咐道:“你可别学电脑啊!”

  杨占家83岁时说,如果身体允许,他还会促成更多经典,涉及更多的题材和元素。杨占家是真正的学者和艺术家,他的作品将给后人更多启迪。   

  (摘自2月26日“天津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