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赓撰稿的“农民受苦歌”
在写于1981年的《回忆黄村生》一文里,沈从文提到:
有个晃州姓唐的名叫唐伯赓,人小小的和个猴儿精一般,一面胡子,就叫“唐毛胡子”。
毛胡子可极少嗜好,不吸烟喝酒,像个实干家,说到做到。
入党介绍人是瞿秋白
唐伯赓(见左图)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谱名昭勋,又名省吾,乳名明凤。6岁在湖南新晃县暮山坪家中私塾发蒙读书。他双日习文,痴迷读书,人称“书呆子”;单日习武,会平地发功上屋檐本领。
1919年,他从芷江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考入广州农业专科学校,学习3年后,于民国十一年(1922)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林科。那时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头脑灵活、精明干练、善于演讲的唐伯赓,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接受先进思潮洗礼。在此期间,唐伯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内名字叫唐省吾。据1926年在燕京大学制革系肄业的胞弟唐昭篪回忆,唐伯赓入党的时间是1925年,入党介绍人是瞿秋白。
1923年来到北京的沈从文有个表弟叫黄村生,是唐伯赓在北京农业大学的同窗,两人是湘中同乡,彼此成了好友。以至于沈从文后来在他的三篇文章、两次通信中都提到唐伯赓的情况。在1982年从北京写给新晃县民政局负责同志的回信中,沈从文说:
唐伯赓是晃县城里人,记得抗战时,我由沅陵去时,还去他家中请问过他的姐姐。她是1927年左右去北京民国大学上过学的。我于1927年在北京即和唐伯赓相识,他当时在罗芷庄农业大学习农科,人矮小精悍,待朋友热情,当时二宿舍约共住十二人,均湘中同乡,彼此极要好……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唐伯赓参加北京农业大学抗议活动。1926年3月18日,中共北方区委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等人组织北京各界群众一万余人,在天安门广场集会示威,遭军警镇压,唐伯赓等160余人当场被抓。
唐伯赓被抓后,被关进大栅栏监狱,据说后来经熊希龄出面才得以获救出狱。三一八惨案后,中共北方局工作转入地下,唐伯赓和另一名同学左正元,准备去苏联留学。唐伯赓向组织汇报,想在去苏联前回湖南探亲一次。组织批准了他的请求。
惨遭杀害的特派员
1926年夏天,唐伯赓由北京回暮山坪路经长沙时,据说是当时在长沙的瞿秋白代表党组织找他谈话,说湘西工作急需像他这样的人才,留学重要,现实革命工作更重要。唐伯赓接受了组织的委派,回湘西开展工作。
1926年8月中旬,唐伯赓以农运特派员名义到达芷江后,以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教务主任的公开身份掩护开展农运工作。他成立农民赤卫队,建立农民协会并担任协会主席。他还典当暮山坪家中36亩田产,得300块银圆,创办进步报纸《芷江潮》。
1927年1月,唐伯赓积极发展进步人士加入共产党,成立中共芷江特别支部,并自任支部书记。1927年3月,驻扎芷江的贵州军阀犹国才向芷江县农民协会强行摊派3万块银圆的巨额军费。特别支部研究,派唐伯赓和另一名共产党员,以“国民党常德地区党部农运特派员、党务特派员”身份,3次与犹国才正面交涉。在唐伯赓等人的努力下,犹国才被迫放弃派款企图。经此一事,犹国才对唐伯赓起了杀心。
关于唐伯赓之死,沈从文也有详细叙述。在写于1935年3月的《桃源与沅州》一文中回忆:
大约在清党前后,有个晃州姓唐的青年,北京农科大学毕业生,用党务特派员资格,率领了两万以上四乡农民,肩持各种农具,上城请愿。守城兵先已得到长官命令,不许请愿群众进城。于是两方面自然而然发生了冲突……
结果站在最前线上的特派员同四十多个青年学生与农民,便皆在城门边牺牲了。其余农民一看情形不对,抛下农具四散吓跑了。那个特派员的身体,于是被兵士用刺刀钉在城门木板上,示众三天,三天过后,便抛入屈原所称赞的清流里喂鱼吃了。
事情的具体经过是这样的——
1927年4月19日当晚,唐伯赓以芷江农协主席身份,组织各界群众4000余人游行,因天黑街上无光,要求每人提一盏灯以照明,所以叫提灯会。当时,犹国才部队上街戒严,有人劝唐伯赓“情况不妙,提灯会改期举行吧”,唐说“怕什么?按原计划进行”。
犹国才部队放火烧了自己的马棚,诬称是农民协会烧的,以此为借口,当晚8时许,反动军阀鸣枪为号,突然紧闭芷江城门,对提灯游行群众实施了暗杀镇压。
当时唐伯赓已随游行队伍出了城,闻讯又返回城里组织疏散群众,进城即遭抓捕。他赤手空拳与敌搏斗,身中数刀后被捕。送到犹国才司令部审讯时,他宁死不屈,又被刺杀多刀,壮烈牺牲。犹国才指使手下在唐伯赓身上捆上一边石磨,抛尸沉入北门外附近舞水河中。
壮怀激烈身后事
当时也在芷江城的唐昭篪逃回家里,与族里人商议,请暮山坪里水性极好的族人唐思鹤去河里捞唐伯赓的遗体。1982年芷江县为唐伯赓申报革命烈士身份时,唐思鹤的儿子唐昭见出具的文字证明材料《关于我知道唐伯赓的情况》中说:
我小时候听见我父亲唐思鹤老人给我讲:明凤在芷江提灯游行回来,犹国才把城门关了,将他们抓了起来,杀在北门滩的堰坝头。父亲去芷江租了渔船,用火柴一个一个去照遇难者的遗体,照了28个才发现唐伯赓,就把他拖起来,抬到冷水铺裴家店。这时天刚亮……
唐伯赓出身富裕之家,变卖田产支持革命,牺牲时女儿7岁,儿子才1岁半,是真正的抛妻别子赶赴生死场。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直到1983年3月12日,唐伯赓壮烈牺牲56周年前夕,湖南省人民政府才颁发湘烈字第059号《革命烈士通知书》,认定唐伯赓“于1927年4月,在对敌斗争中壮烈牺牲……已批准为革命烈士”。这是对新晃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芷江特别支部创建人、瞿秋白介绍的入党人、沈从文深情追忆的革命烈士的最高褒扬。 (摘自《文史博览》202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