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旅美中国女子

梅阿芳的苦痛与悲哀

作家文摘 2023年03月28日 ·裘伟廷·

  据称,1834年,为向美国人推销中国商品,商人卡内斯兄弟从广州诱骗了中国女子梅阿芳,登上开往美国的邮轮。于是,在历史资料中,梅阿芳成为第一位抵达美国的中国女性。

  “东方王爷的女儿”

  1834年10月,卡内斯兄弟在广州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跟随他们去美国的中国女性,即梅阿芳。梅阿芳出生在广州郊区农家,当时大约16岁,家境贫寒。卡内斯兄弟给了她的父母一笔钱,因此他们实际上是买了梅阿芳。

  据记载,卡内斯兄弟将她叫做“Afong Moy”。在中文的文献里,人们通常将“Afong Moy”译为“梅阿芳”。《纽约商业广告报》曾描述过梅阿芳的形象,说是这个姑娘个子矮小(约一米四七),但很有灵气,脸圆、前额高、黑色的眼睛,十足的东方风韵。

  1834年10月18日,为了销售从中国带来的货物,卡内斯兄弟举办了一个关于梅阿芳的临时的小型展览,以期利用美国观众对中国女性的好奇,售卖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诸如茶叶、瓷器、丝绸等。11月起,在卡内斯兄弟和奥拜尔船长安排的“中国沙龙”里,梅阿芳开始进行稳定的表演(见左图),一直表演到1835年1月。

  大批美国观众被“梅阿芳”这一噱头吸引,前来参观并购物。在多家报社报道了此事(见右图)后,卡内斯兄弟和奥拜尔船长赚得盆满钵满。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卡内斯兄弟带着梅阿芳开始在美国各地进行巡演,并售卖中国货物。虽然每看一次就要付50美分的门票,但是对观众来说这是很划算的买卖,他们争先恐后地掏出钞票,想要一睹东方王爷女儿的风采。

  表演时间久了,梅阿芳觉得自己就像个猴子被到处戏耍,而且卡内斯兄弟并没有如当初承诺的那样给予她相应的报酬。她曾委婉地提出想要回归祖国,却遭到了卡内斯兄弟的无情拒绝,以至于导致双方关系的破裂——梅阿芳拒绝进行任何展演。无奈之下,卡内斯兄弟只好将她转卖给表演商汉宁顿。

  “东方景观”

  随着经纪人的变化,梅阿芳的展演进入下一个阶段:她不再是单纯的“展示表演”,而是一种“东方景观”。她本人就是舞台上最重要的“产品”,公众对她本人的兴趣超过对她周围摆放着的中国商品。

  从1835年7月到1836年4月,梅阿芳跟随团队先后走了两条巡演路线:第一条是新英格兰地区,第二条是密西西比河流域。他们甚至还到过古巴的哈瓦那。除了漫长的旅途外,梅阿芳还必须经常在大型集会上表演,遭遇文化障碍的苦恼。她几乎没有任何华人同伴,而这一切都需要坚韧的毅力去克服。曾有人感慨:“很少有谁像梅阿芳这样同时面临种族差异、身体不利和弱势性别这三大问题。”

  梅阿芳及其展演一时间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关注。在那一两年里,有成千上万的人看过她的表演。据称,1836年,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及副总统马丁·范布伦等政要邀请梅阿芳到白宫做客。因此,那期间梅阿芳的名气在美国达到了巅峰。

  1837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随着美国观众对“中国小姐”的好奇逐渐减退,汉宁顿的演出团队最终因为不景气而解散。随着汉宁顿的破产,梅阿芳也随之消失于这年的经济危机中。据说,失去了经济来源的梅阿芳只能流落街头。

  不过,1838年3月,新泽西州的一个报社发表了一篇报道,说发现梅阿芳被汉宁顿抛弃后,由于她已经有了美国身份,因此后来被安置在蒙茅斯的一家小救济院里。然而,梅阿芳并没有像公众所想的那样很快回到中国,她继续居留在蒙茅斯小救济院,时间长达八年之久。

  无音讯可循

  1846年前后,传记歌舞片《马戏之王》的原型、大名鼎鼎的马戏团老板巴纳姆,给了梅阿芳一份工作。但巴纳姆并不是要她凭借小脚、服饰、物品和经历等来支撑“东方主义”的表演,而是让她和一个名为“拇指小人汤姆”的侏儒演员组成“小丑”组合表演喜剧。

  从1849年末到1850年,梅阿芳再次踏上巡演之路,在巴尔的摩、华盛顿特区和费城巡回表演。

  1850年3月后,梅阿芳的名字几乎完全从新闻中消失了,这又与巴纳姆的安排有关,因为他新引进了另一位中国女郎。也就是说,巴纳姆认为梅阿芳年纪大了(其实她只有32岁),她的工作被另一个华裔女子所取代。

  在梅阿芳被扫地出门后,从此她在美国的生活轨迹毫无音讯可循。梅阿芳回到中国的可能性很低,而且在资料里始终找不到她切实的登船回国的信息。很可能,梅阿芳无声无息地接受了自己在美国的命运,并不抱任何回到故土的希望。   (摘自《书屋》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