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过交往?

刘海粟与马蒂斯、毕加索

作家文摘 2023年04月04日 ·王琪森·

刘海粟(右三)和傅雷(右二)一行到访著名雕塑家朗特斯基工作室

  长期以来,在刘海粟对外艺术交流的研究上,一直受困于可信性资料的缺乏。特别是他与著名画家马蒂斯、毕加索的艺术交往更是语焉不详,从而形成了刘海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缺失。

  刘海粟的《欧游日记》

  2022年4月16日是刘海粟诞辰126周年纪念,刘海粟资料收藏专家梁晓波先生给我发来了他正在编《刘海粟全集》时新发现的刘海粟《欧游日记》残页数十页,很是珍贵。

  刘海粟极有开放性视野与国际性眼光。去欧洲考察美术、临摹名作、创作交流、拜访美校,一直是刘海粟的夙愿,但苦于没有经费,还是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以聘请他为大学院特约撰述员的身份前往欧洲。而此份新发现的《欧游日记》的开头就写明:

  以近世文化言,各种学术事业,皆起源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之发祥地为意大利,故文艺复兴初美术之精华萃意大利各地,而希腊罗马之遗珍亦多存于罗马,余感有意大利之巡礼。五月廿五日(大雨),致书高曙青公使,请办外交护照,并借赴意旅费三千法郎……廿九日(阴),上午送作品四件至沙龙樗腊桔,为法国艺术巨星裴那、阿孟琼、玛提斯、玛利斯特尼、亨利玛当所组织之美术展览会,出品者多为欧洲艺坛第一流作家,并不征求普通作品,内容精粹与各沙龙不同。今年由裴那、阿孟琼诸老提出邀余加入。三十日(晴热),下午购办颜料画布,意大利画人萨龙夫妇及常玉于歌巴尔咖啡,晚吃红烧鸡一只,葡萄酒一瓶,乐不自胜。十时赴里昂车站乘快车。

  并在另一页上写着:

  秋季沙龙的经过。与裴那的会面(附帝勒里出品)。与玛提斯的会面。

  刘海粟日记中所提及的“法国艺术巨星裴那”,即是法国绘画大师、时任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院长贝尔纳,玛提斯即马蒂斯,沙龙“樗腊桔”即蒂勒里,刘海粟选送的四件作品是《夜月》《森林》《圣扬乔而夫之陋室》《玫瑰村之初春》,时间是1930年5月。萨龙系意大利著名画家,曾来中国写生办展,常玉即当时旅法的中国青年画家。刘海粟30日晚,从里昂乘快车前往意大利,同行的还有颜文樑、孙福熙、杨秀涛、吴恒勤。

  第一次欧洲之行

  刘海粟的第一次欧游时间是1929年2月至1931年9月,他先后参观考察了凡尔赛宫、罗丹美术馆,到卢浮宫临摹塞尚、伦勃朗、德拉克洛瓦等的名画,和傅雷、刘抗到瑞士旅游写生。

  1930年5月,刘海粟的油画《夜月》等四幅作品入选蒂勒里沙龙,这是当时法国一流的沙龙展,凡入选参加者都是大师或名家。为此,著名的巴黎国立美院院长贝尔纳热情邀请他访问巴黎高美。刘海粟的学识、见解与风度谈吐,令这位法国美术学院派的掌门人刮目相看。6月,刘海粟又来到了欧洲文艺复兴之都意大利罗马,进行了紧锣密鼓的考察,回巴黎后,创作激情勃发,画了大量油画,再次送到蒂勒里沙龙展览。1931年3月,应德国法兰克福中国学院的邀请,刘海粟作了《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的演讲,并当场演示中国画。

  从逻辑上讲:蒂勒里沙龙展是由贝尔纳、马蒂斯等组织,巴黎美术界领军人物贝尔纳对刘海粟如此热情、推重与欣赏,这都对刘海粟与马蒂斯的交往作了引导,是水到渠成之事。在刘海粟的《欧游随笔》中专门有一节是写“马蒂斯六十生辰”。《欧游日记》是份相当重要的历史文献,是其第一次直接会面马蒂斯的记载,可以确认是事实,只是会面时具体详细的记录流失了,仅存一个目录。

  “中国现代美术展览”

  刘海粟的《欧游日记》还记载了他赴意大利、德国考察访问、讲学办展、广交艺友的经历,为他第二次欧游作了准备。

  1933年11月14日,刘海粟在上海乘上意大利邮轮“康丁凡特”号赴德国。12月8日抵达德国柏林,随即召开中德双方联展执委联席会议。1934年1月20日,规模盛大、嘉宾云集的“中国现代美术展览”在德国柏林普鲁士美术学院开幕,刘海粟在开幕式上作了精彩的演讲。德国教育部长茹斯特、外交部长赖拉提、东方艺术会会长佐尔法博士、柏林美术馆馆长屈梅尔教授等,各国大使、各地政府代表、名人学者等三千多人出席,盛况空前。

  3月9日,刘海粟致电北平《晨报》,称此次画展:“不但轰动一时,且予德国学术界以极大影响,各地各国要求前往展览。吾国绘画为欧人引重也如是,确已轰动全欧,吸集艺苑视线,乘此时机,吾当博全身之力以赴之,使吾国艺术辉耀于群星间。”

  值得一提的是刘海粟是颇有新闻意识的,他当时给国内发了不少电讯稿,国内的报刊也发了不少新闻稿,但大都散失了。据我考证,目前能看到的是:1934年4月16日的《中央日报》报道刘海粟在柏林办展期间被聘为德国国际艺术协会董事的消息,1934年5月19日《香港工商日报》以《中国画展辉耀莱茵河畔》为题的综合报道。

  与马蒂斯、毕加索的会面

  正因“中国现代美术展览”风靡欧洲,反响热烈,引起了欧洲艺坛的群体性关注。6月10日,刘海粟个人画展在法国巴黎特吕霭画院举行,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院长贝尔纳、著名雕塑大师朗多斯基及著名画家马蒂斯、毕加索等出席开幕式,然而恰恰是对于此次刘海粟与马蒂斯、毕加索的会面,受质疑颇多。

  目前仅能看到的资料是1934年8月23日香港《天光报》上的一条短消息,载马蒂斯曾两次参观画展,并评价道:“刘氏以原始化单纯化的方式,创造了艺术的新生命。他的作品同时也是东西两种艺术传统交流出来之浪花。”另可以佐证的就是刘海粟后来写的《新派画家马蒂斯与毕伽沙》一文对两人的艺术创作、绘画追求、风格特征乃至个人性格做了十分详尽的描写评述,尤其是对毕加索的创新精神推崇备至,他热情地写道:“除了有惊人的发明力,毕伽沙还有卓越的智力,这是欧洲艺坛上所公认的。”

  坦率地说,刘海粟如果没有与马蒂斯、毕加索实际接触过,是写不出这样生动具体的文章的。特别是毕加索在当时才刚刚崛起于法国画坛,他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获得大名。基于此,马蒂斯、毕加索出席刘海粟的画展完全是可能的,刘海粟也没有必要通过他们来抬高自己。

  至于为什么没有外媒的报道等文献?实际上当时欧洲的报道是很多的,刘海粟也收集了不少,他曾向蔡元培提及汇总出版事宜,蔡元培无奈表示当时的国民政府实在没有财力。后来在刘海粟坎坷多难的人生中这些文献大都散失了。另外,对于刘海粟仅在《新派画家玛蒂斯与毕伽沙》一文中有相关回忆,其他场合或文章却涉及不多,可能系刘海粟认为与马蒂斯、毕加索的见面,仅是一次与外国艺术家常规性的会面,不必过多渲染。     (摘自《世纪》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