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艰难丁汝昌

作家文摘 2023年05月16日 ·卢 昱·

1891年,丁汝昌率北洋舰队访日时拍摄的照片

镇远号铁甲舰,清末北洋水师主力舰之一

  作为见证中国近代海军史耻辱的悲剧性人物,丁汝昌背负着太多的历史巨浪。

  “拔丁”攻势

  1895年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五,寒风凛冽的刘公岛上,有两件事犹如两把刀子悬在丁汝昌头上。

  第一件乃战场之事。当日凌晨,日军先遣舰抵达荣成龙须湾,作登陆场的最后安全确认和站锚导向。一艘舢板载着士兵驶向岸边,驻守龙须崖的清军开炮阻击,很快遭日军舰炮还击,扔下4门炮,清军四散溃逃。而当天,打着前来“支援”旗号的山东巡抚李秉衡仅令威海西翼两营兵力出动。

  结果,那营乌合之众的河防军全部被日军击溃,荣成县失守。冒雪赶往荣成方向的威海驻军得到消息后被迫折回,而山东省的援军却全无踪影。

  第二件乃庙堂之事。都察院杨颐上书朝廷奏参丁汝昌,言官们平素对“洋务”嗤之以鼻,掣肘北洋水师发展。一旦战事迭生,他们反复催战,幻想毕其功于一役。一旦北洋水师战场受挫,言官们把恼怒倾泻到丁汝昌身上,持续发起“拔丁”攻势。此前,光绪帝在言官们的鼓动下,5次下旨拿丁汝昌治罪,只是经李鸿章与北洋诸将竭力吁请,此事才得以延缓。

  21日,戴宗骞部移缓救急,从北岸炮台5营淮军中抽调3营兵力,火速赶往荣成方向阻击日军。22日,李秉衡突然通知戴宗骞,山东省军队全部停止援威,理由是以防日军在烟台登陆,“侧面”保护威海。

  战争的天平逐渐发生倾斜。28日,日军逼近威海南岸,驻守威海南北两岸炮台的淮军在此与日军恶战。两天后,寡不敌众的南岸炮台沦入敌手。

  “天使我不获阵殁也”

  1895年2月2日,日军进入威海卫城,并占领北岸炮台。至此,威海陆地全失。偌大个刘公岛,仿佛成了汪洋中一叶正在下沉的孤舟。早在1月22日,丁汝昌获得消息:若威海能支撑20天,外省援军可赶到。如今10天已过,援军毫无动静。

  2月5日凌晨,日本鱼雷艇潜入港内,将“定远”舰击成重伤;6日凌晨,日本鱼雷艇再次偷袭,击沉“来远”等3舰。翌日上午,见北洋水师主力舰消耗殆尽,日本联合舰队出动23艘军舰,在南岸炮台炮火配合下,大举正面强攻威海湾。丁汝昌亲率“镇远”“靖远”等军舰进行顽强抵抗。

  见情况危急,丁汝昌便决定派鱼雷艇袭击日舰,但北洋水师的13艘鱼雷艇和两艘汽艇冲出港外,全速向烟台逃去,结果不是被日舰击沉、俘虏就是搁浅撞毁。鱼雷艇逃跑事件在岛内引起极大混乱,北洋水师士气开始崩溃。当晚,大批官兵齐聚水师提督府门前,哀求丁汝昌给予生路。8日,又有一批水兵前来跪求生路。丁汝昌明确表示,他拒绝投降,也绝不会在有生之年坐睹此事。

  9日,日军再度强攻,丁汝昌亲乘“靖远”指挥反击,不幸“靖远”被南岸炮火击中下沉,丁汝昌落水后执意与舰同沉,最终被水手们拖上前来营救的蚊子炮船,仰天叹息“天使我不获阵殁也”!

  为免资敌,10日下午,丁汝昌、刘步蟾含恨下令将搁浅的“定远”炸毁。当日午后,刘步蟾来到部下住处,恰好看见“定远”枪炮大副沈寿堃写下“千古艰难唯一死”七字,推案一笑,于当夜服鸦片自杀。

  2月11日白天,丁汝昌在督率众舰,击退日军再度发起的强攻后,没能盼来援军。深夜,水师提督府门前拥满了等待最后消息的军民。面对岛上“水陆兵民万余人哀求活命”,心力交瘁的丁汝昌服鸦片自尽。

  14日,威海降约正式签署。17日下午4时,“康济”舰载着戴宗骞、刘步蟾、丁汝昌等人的灵柩,在汽笛的哀鸣声中,凄然离开刘公岛铁码头。北洋水师就此覆灭。

  “投降”恶名的由来

  李鸿章于2月17日电奏朝廷,“请旨将该三员先行敕部从优议恤,并恳将丁汝昌所得处分开复,以示大公。”却因在威海卫之战的最后阶段联络中断,使各种消息在京城闹开。其中,便有所谓丁汝昌投降的说法,主要是当时的清流言官为了党同伐异而编造的谣言。

  在丁汝昌去世之后,有关丁汝昌投降的说法再次出现,这主要源自对一条史料的解读。现存有关甲午战争的史料中,有一封署名丁汝昌的书信,1895年2月11日写给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这封信中主要表达了“欲保全生灵,愿停战”的意思,以及提出了不得俘虏刘公岛军民等条件。而事实上,学术界一种观点认为,从书信笔迹等细节判断,可能是他人所作;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封写于2月11日的书信,并不能视作是投降书,丁汝昌在2月11日晚间就自杀殉国了。

  此后,刘公岛海陆军代表在2月12日、13日与日方在日本军舰“松岛”上谈判,最后于2月14日签订威海降约。从这两个角度看,都不能称“丁汝昌投降”。另刘公岛失守后,清政府调查追究覆师责任,也并没有认为丁汝昌有“投降”责任。

  最终朝廷作出不奖不罚的裁判:“已革海军提督丁汝昌,总统海军始终偾事,前经降旨拿问,获咎甚重,虽此次战败死绥,仍著毋庸议恤。”直到1910年4月25日,经筹办海军大臣载洵奏请,登基不久的宣统皇帝才批准丁汝昌开复原官原衔。

  当时美国《纽约时报》曾有过一段社论,将在刘公岛自杀殉国的丁汝昌以及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陆军将领张文宣一并评价:“他们展现了中国人的爱国精神,他们向世人展示:在四万万中国人中,起码有三个人认为世界上还有一些东西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

  (摘自5月13日《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