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指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4月21日,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会议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
在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的当下,记者深入多地调研采访,倾听民营企业家的心声,感受民营经济发展的脉搏。
发展信心明显改善
市场回暖,订单增多,忙碌指数飙升,这是走访中很多民营企业家的共同感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强调“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提出“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
多地多部门积极行动: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加大纾困帮扶力度;进一步丰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围绕缓解融资困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等出台系列举措,持续解民营企业之忧、纾民营企业之困。
从白手起家到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洁净环境领域不断向前。今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同比增长10%至15%,工业制造类项目、海外出口订单增长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开年后过往积压的项目开工,另一方面是建筑市场回暖带动。”公司首席运营官吴小泉说。
民营企业家们的感受印证经济复苏暖意。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一系列经济指标企稳向好。
与宏观统计数据相呼应,多个细分领域指标也反映出企业内生动力增强、逐步活跃向好的态势。203.9万户——这是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户数,同比增长10.7%。132.7——这是2月份我国“专精特新”创新指数数据,较去年同期增长10.6%。逐月向好——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8%。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14.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2.4%。
透过一组数字可以感受政策落地后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3,升幅达2020年四季度以来最高,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等8个分行业指数全面回升;中小企业开工率大幅回升,复工达产率稳步提升。
高质量发展闯新路
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
2.88亿元、3.22亿元、4.54亿元、5.89亿元,从2019年到2022年,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投入增长了一倍多。“这几年我们经营压力一直不小,特别是2022年新型显示行业陷入低谷,产业链上很多企业未能实现满产,但这也给了我们苦练内功的契机。”谈起创新,公司副总经理沈亚非深有感触:“创新研发能力强的企业,迎战冲击的韧性更强,从困难中恢复的速度也更快。”
从当年放弃教师的“铁饭碗”下海创业,到去年企业成功登陆北交所,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毓芳靠的正是一股韧劲儿和闯劲儿。“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冲击,我们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选择迎难而上。”胡毓芳说。
各方打出政策组合拳,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持续增加小微民企信贷供给,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在财税补助、税费优惠方面确保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瞄准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一系列扎实举措陆续落地。各项惠企政策助力,给民营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北斗+”时空智能领域软硬件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3年来,因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项政策享受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税收优惠达千万元。
紧抓机遇加快发展
面向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受访的民营企业表示,要点燃智慧,激发热情,坚定信心,直面挑战,抢占更大发展机遇。“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是对民营企业的要求,这条路也为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积蓄发展后劲。从印染起家,随后完成从“一滴油”到“一根丝”全产业链布局的盛虹集团,正在加快向绿色低碳、新材料、新能源三大领域进军。“今年下半年第四套丙烯腈新材料装置投产后,我们产能有望变成全球第一。”盛虹集团行政总监王帅说。
坚定信心,在立足国内大市场中开拓新空间。“后疫情时代,不少国内车企正加速转型,逐渐从原来的冲压改为一体化压铸模具,这将为我们带来很大发展空间。”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金荣说,尽管企业二季度海外订单量有所下降,但对完成全年目标信心不减。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紧跟国家战略、把握发展大势,企业将更好实现自身发展。多年的实践证明,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当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新征程上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摘自5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记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