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在皖东

·钱 宝·
作家文摘 2023年06月06日

  1939年11月底,时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的徐海东以中共中央检查新四军工作组组长的身份,陪同刘少奇(当时刘少奇化名胡服,对外身份是徐海东的秘书)进抵皖东,后因病长期在皖东休养直到抗战胜利。

  这个“杨副官”不简单

  徐海东作战勇猛,素有“徐老虎”之称,曾九次负伤,其中八次被子弹贯穿。由于长期战斗,他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肺病。刚到皖东,他便指挥了著名的周家岗反“扫荡”战斗。战斗胜利后,徐海东在皖东津浦路西作此战总结报告时,突然旧病复发,口吐鲜血,昏倒在报告台上。

  徐海东病倒后,被组织上安排在皖东皇甫山一带休养。皖东地处敌后,日军、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经常扰袭抗日根据地。组织上特派团一级的领导负责徐海东总的照顾和保卫工作。徐海东的身份严格保密,对外统称“杨副官”。

  时间一长,当地的老百姓就感觉这个“杨副官”不简单:一个副官,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贴身警卫,还有这么多的警卫部队?但同时老百姓又感觉纳闷:说他是个大首长吧,又一点官架子都没有。

  为民修坝

  皖南事变发生后,徐海东悲愤交加,焦躁和苦恼使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1941年5月,毛泽东得知徐海东的病情后,专程从延安发来电报,要求徐海东“静心养病,天塌不管”。

  但徐海东还是静不下心来。1941年至1942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最困难的阶段,党中央和毛泽东向全党、全军发出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号召。徐海东积极响应号召,立即领导警卫连全体官兵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1年秋,徐海东在窝子李村养病期间,看到附近缺少像样的塘坝,当地群众生活用水极其不便,便动员警卫连指战员和当地居民一起修坝蓄水。经过一个冬春的施工,一座拦水大坝修筑成功,解决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

  和敌人调了个“窝”

  1944年秋,日军对津浦路西中心区藕塘、张桥等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徐海东的驻地窝子李,离藕塘只有五六公里,是敌人“扫荡”的重点地区。为保障徐海东的安全,新四军第二师师长罗炳辉令二师四旅十一团副团长文盛森率团掩护徐海东撤退,当夜就从窝子李撤退到了十几公里外的大贾村。

  到大贾村后,文盛森征求徐海东的意见,想在村子里休整一下。徐海东立即命令侦察员到后山和村口方向侦察,根据侦察情况再决定休整与否。侦察员们刚出村口,就与尾追的敌人不期而遇。徐海东根据敌人“扫荡”的规模,判断敌人后方空虚,便立即指挥警卫连向日军路东据点的方向移动。一行人在敌人后方隐蔽驻扎,和敌人调了个“窝”。

  10余天后,徐海东估计敌人要回巢了,又命令部队返回路西。宿营的第三天晚上,周遭漆黑一片,徐海东凭着多年的战斗经验和直觉,感觉敌人夜里可能会袭击石灰窑,于是命令部队立即转移。就在部队冒着大雨刚出石灰窑村时,前来偷袭的敌人就进了村。因为天黑雨大,敌人并没有发现徐海东的队伍。由于敌人“扫荡”还未结束,徐海东便指挥部队从嘉山附近越过津浦路,从路西转回路东,再次和敌人调了个“窝”。     (摘自《党史纵览》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