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托育下的新“带娃时代”

作家文摘 2023年06月06日

  目前,普惠托育的建设正在加速中。2022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拥有0-3周岁婴幼儿托位数为2.5个,而根据计划,到2025年底,这一数字将增长到4.5个。随着普惠托育建设的逐步完善,中国将进入新的“带娃时代”。

  供需矛盾突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茅倬彦教授说,国内婴幼儿家庭普遍需要科学育儿的指导,超过三成的家庭提出了入托需求。但现实是供给与需求仍不匹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托育服务机构约7.5万家,提供托位数约350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约2.5个。按此测算,托位数缺口仍然较大。

  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监察专员杜希学介绍,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发改委积极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给予每个新增托位1万元补助,2019年至2022年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0亿元,累计新增普惠托位20万个。

  另一方面,在托育服务的“起步期”遭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影响,托育机构主要面临降低成本、稳定招生和应对风险三方面的困难。

  如何实现价廉质优?

  在初为人父的杨先生看来,选择托育机构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安全,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活泼好动,能否保证其身体健康及饮食安全?再者,服务内容也需要详细了解,希望托育机构能提供科学合理的启蒙教育。最后则是价格,每月3000至5000元的入托费用是可负担的,太昂贵的难以承受。

  安全、服务质量、价格,这三者也正是托育机构抢抓生源的着力点。

  真爱幼幼教育集团CEO郭爱介绍,2019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在保障婴幼儿安全方面上足了砝码。而在服务内容方面,在2019年行业被定义为“托育”之前,真爱幼幼一直是以“全日制早教”的定义来发展。

  至于价格方面,在现阶段单靠社会力量很难实现“普惠”这一目标,政府的出手显得至关重要。

  郭爱表示,国家层面在房租、税费、社保、金融等层面打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组合拳”,尤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印发的《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的承租国有房屋的机构实行免租、水电气价格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等临时性举措,在不少城市已经延续下来,大大减轻了托育机构的运营压力。

  而在山东汇美合正教育集团郑少文看来,机构自身也应通过制定长期运营规划、全员专业化培训、预判网点周边家庭托育需求弹性等措施合理定义价格区间。

  2023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就《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此前长期存在的“小饭桌”即将步入规范发展轨道。

  助推普惠托育发展

  据了解,托育服务是周期性很强的行业。婴儿入托往往要到1至2周岁;而当他们年满3周岁,则要升入幼儿园。叠加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以及家政服务、幼儿园办托等形态的冲击,托育行业的市场前景如何?

  受访机构负责人均持乐观态度。郭爱表示,即使是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每千人口托位数4.5个”的供给目标,到2025年也只能满足大约15%的家庭需求,离我国当前逾三成的托育需求还有相当距离,因此仍有大量的布局空间。

  “行业的发展一定是多元化的,单靠托育机构单方的力量无法支撑起市场需求。有的家长认为家政一对一的服务更加可靠,有的家长认为‘托幼一体化’能够让孩子在0至6周岁全周期都在熟悉的环境里成长。只要国家加大科学育儿方面的宣传,最终选择的决定权还是在家长手上。”郭爱说。

  针对当前托育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的现实,茅倬彦提出“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的思路,鼓励社会各种力量进入托育市场。既要盘活现有资源,鼓励有余力的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亦可探索新增居家式托育服务。  (摘自5月2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尤方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