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塞尔维亚无疑是其最敏感的一根引信。眼下,这根导火索正因科索沃局势骤然升级而面临复燃的危险。
局势升级
面对国内的严峻形势和西方搅动的暗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见图)破釜沉舟:他5月27日辞去执政党前进党主席一职,兑现前一天冒着大雨对支持者许下的承诺,着手推进成立一个新政治运动;他下令塞军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并向科索沃行政线移动……
促使武契奇这么做的,是科索沃北部塞尔维亚族人聚居区的局势骤然升级。5月26日,科索沃当局出动警察,强行护送一些阿尔巴尼亚族的当选城镇行政长官上任,遭到塞族示威者阻拦,双方发生冲突。今年4月23日,科索沃北部四座城镇举行地方选举,占当地人口多数的塞族居民抵制投票,抗议科索沃当局拒绝给予塞族居民更大自治权。那次选举投票率只有3.47%,且四座城镇行政长官均由阿族人当选。
连日来,塞族居民持续示威,5月29日在兹韦钱镇政府前遭到科索沃警察和北约主导的“科索沃和平实施部队”武力驱赶。在这一过程中,50多名塞族示威者和30名北约军人在冲突中受伤。
科索沃局势升级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罕见地批评科索沃当局武力护送当选城镇长官进入政府办公楼的做法。他在声明中对科索沃当局领导人库尔蒂使用了“强烈谴责”一词,称这些行为“让紧张局势急剧且不必要地升级”。路透社报道称,自科索沃当局2008年单方面宣布独立以来,美国是其政治、军事和财政上主要的支持者。
除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也第一时间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科索沃当局的做法,敦促其立即让步并后撤,以缓和局势。5月3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斯洛伐克出席“全球安全论坛”期间表示,“很明显,科索沃当局对当前局势负有责任。”他说,“我们已非常明确地告知科索沃当局,举行这些选举是错误的。”
武契奇原计划也要参加“全球安全论坛”,但因科索沃局势取消了斯洛伐克之行。他还紧急召见美英法德意五国以及欧盟大使,要求这些对科索沃影响最大的国家和组织立即采取措施,保证当地塞族居民的安全。
武契奇还指责库尔蒂“要当下一个(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实际上,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就有人利用科索沃问题,试图将塞尔维亚变成第二个乌克兰。
内外压力
科索沃是原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1999年6月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由联合国托管。2008年2月,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塞尔维亚始终坚持对科索沃的主权。科索沃约180万居民中绝大多数是阿族,塞族约有12万人,主要生活在该地区北部。这些塞族居民忠于塞尔维亚政府。
身为塞尔维亚总统的武契奇在这一问题上如履薄冰,既要维护塞尔维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又必须面对来自西方的压力。
2022年下半年,在与欧盟协商后,法德两国拟定了一份关于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当局关系正常化的提案,并威逼利诱武契奇政府接受。
据塞尔维亚媒体报道,美法德意和欧盟的代表还曾就此向武契奇发出“最后通牒”。其实,这种压力表面上缘于科索沃问题,背后则与西方不满塞尔维亚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有关。
作为俄罗斯的传统友好国家,塞尔维亚顶住西方压力,没有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队,也不支持对俄制裁。今年5月,武契奇再次谈及在对俄制裁上受到的西方压力。
除了外部压力,塞尔维亚国内也暗流涌动。今年5月初,贝尔格莱德两天内发生两起恶性枪击事件,小学枪击案导致9死7伤,死者中包括8名儿童,武契奇称那一天是“塞尔维亚最艰难的一天”;另一起枪击案造成8死14伤,被武契奇称为“恐怖行动”。
震惊过后,武契奇政府迅速通过更严格的控枪政策,但反对派借机发难,持续举行抗议活动,在5月20日达到顶点,规模堪称塞尔维亚近20年来最大。对此,武契奇表示,他已收到友好国家情报机构的消息,有外国势力介入塞尔维亚反对派的抗议。
武契奇曾在2014年至2017年担任塞尔维亚总理,2017年开启首个总统任期,2022年以压倒性优势成功连任。如今如何带领塞尔维亚克服国内外的严峻形势,考验着这位“塞尔维亚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 (摘自6月3日《齐鲁晚报》 赵恩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