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生效。这标志着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部生效。当日在马尼拉举行的记者会上,菲律宾RCEP谈判首席代表用“里程碑”来形容RCEP对菲律宾生效。多名菲律宾官员称,期待RCEP带来发展机遇,加速区域经济融合。
RCEP是东盟以及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见证。它于2011年由东盟首次提出,旨在为参与国提供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包括逐步取消90%的货物贸易关税,为电子商务、贸易和知识产权制定共同规则等。
经过8年31轮谈判,克服诸多困难,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终于在2020年11月签署协定,并于2022年1月正式生效。全球人口最多、经贸体量最大、贸易总额最高(均占全球约30%)的自由贸易区由此诞生。
菲律宾是RCEP大家庭中最后一个批准生效的国家。受2022年大选、农民反对等因素影响,菲律宾的审批程序受到耽搁。有菲律宾农民担心,RCEP将对当地农业构成打击。对此,菲贸易和工业部回应称,已将关键农产品排除在零关税之外,RCEP生效不会引发进口农产品大量涌入。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方银认为,菲律宾工业竞争力不太强,加入自贸协定的积极性相对有限。最终仍批准生效,源于多方力量博弈。从外部环境看,东盟其他国家均批准生效,会给菲律宾带来政治压力。从实际利益看,协定将为菲律宾带来贸易和投资便利,并推进其与东盟其他国家和整个区域的市场融合。
多方数据显示,参与RCEP将为菲律宾GDP带来2%的增长;到2030年出口可增长3.7%;到2031年贫困率将下降到3.62%。菲财政部认为,农产品、汽车零部件和服装等产业将从RCEP显著受益,有助于增强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是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可以预见,随着RCEP在菲生效,中国也将从中受益。
比如,货物贸易方面,菲律宾将新增对我国汽车及零部件、部分塑料制品、纺织服装、空调洗衣机等零关税待遇;服务和投资方面,菲律宾承诺对超过100个服务部门开放市场,显著开放海运、空运服务;其他方面,中菲将在政策法规、知识共享、技术交流等领域展开更深层次的协作。
若将视线放宽,中菲合作的广阔前景,也是RCEP15个签约国共享发展红利的缩影。一来,RCEP的实施为各国外贸和投资增长提供助力。以中国为例,自2022年1月以来,我国与其他参与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5%,实际利用其他参与国投资额同比增长23.1%。
二来,RCEP叠加其他双边自贸协定,帮助各国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便利。2022年,我国企业在RCEP框架下享受到的关税减让超过30亿元人民币,进出口通关时间大幅缩减。
三来,RCEP给各国消费者带来实惠。比如,中国消费者能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东南亚水果、日韩化妆品、澳大利亚保健品等进口商品。
放眼全球,RCEP的起步比美加墨和欧盟两大自贸区晚。但无论经济规模、人口数量还是成员的多元性,它都超过前两者。如今,拼上菲律宾一角,RCEP全面畅通。从长远看,“RCEP将通过东亚内部的坚实合作,扭转一直以来东亚在‘东亚-欧洲-北美’大三角中处于落后的态势,使得三足鼎立中的东亚一角更加稳固。这将为东亚区域合作的全体参与者带来好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苑春强说。 (摘自6月5日《解放日报》 安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