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往前跑

作家文摘 2023年08月25日 ·崔 民·

  我是第二次登上绿皮火车,采访九号车厢列车员老尚。

  老尚是一名老列车员,他跟随绿皮火车一直往前跑呀,跑呀,跑了几十年,由小尚变成了老尚。在第一次采访前,我对能够遇到有几十年绿皮火车情怀的老列车员,心里好个兴奋,可是在采访中,才知道欢喜得有点早了。我和老尚交谈中,他说起绿皮火车来,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可说到自己的事儿,就卡壳。我本来雄心勃勃想写一篇很感人的长篇通讯稿,到头来却只写了个新闻消息稿。

  实话说,这次采访前,我反复琢磨,怎么让老尚打开话匣子说说自己的事儿,可费了老半天脑筋,没想出点子来,只好在采访中见机行事。

  上了火车,列车长就给我提供一个线索,说老尚最近有些怪怪的,总是背来一个背包放在乘务室里,像是等着给谁送东西,可是也没见有人来取,问他背包里装的什么,他只是笑笑,不说。列车长说:“这样吧,我把尚师傅换下来,你专门采访他吧。”我说:“不用,我现场跟随着他采访,放心,不会影响他的工作。”

  我走进九号车厢,见到老尚锁好车门,一如既往地站在车门的窗前,目不转睛地望着车外,直至列车安全驶离火车站,他才转身走进车厢。老尚走得有点急,在车厢里险些和我撞个脸贴脸,他很惊讶,后退了一步:“哎呀,崔记者来了。”我笑着说:“怎么,不欢迎我?”老尚马上说:“当然欢迎了,采访我们绿皮火车,哪有不欢迎的理呀?”我问:“尚师傅,大家都说你总是背到车上一个背包,那背包里装的是什么宝贝呀?”因为和老尚也算是熟人,省去了客套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老尚笑笑,张了几下嘴,便卡壳了。

  我跟随老尚走进狭小的乘务室,那个背包挂在车窗旁边,我触手可摸。老尚见我盯着背包,便挪动一下身子,将背包挡住。我把目光移开,没再问这个事儿。

  绿皮火车欢快地向前奔跑,各种形状的翠绿山峰,在车窗里轮番展示着它们的壮美。我跟随老尚走进博士车厢。博士车厢就是九号车厢。博士车厢是旅客们的叫法——有一名学生坐九号车厢去参加高考,后来又坐九号车厢去大学报到,再后来这名学生成了博士。在上次采访时,我曾问过老尚对这个博士有什么印象,或者对他有过什么帮助,老尚摇头,说都没有。

  老尚在车厢巡视,好多旅客笑着跟他点头,他也笑着点头回应。走到车厢尽头,老尚瞧着我说:“要退休了,我还真有点舍不得离开。你看看,这车里旅客,车外青山绿水,都是我难以割舍的好风景啊。”老尚调整一下感慨的情绪,接着说:“明天是高考的日子,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运送学生参加高考。”说着,看了一眼车窗外:“前面的松树站,上车的考生要多一些。”老尚精神抖擞起来,像是一个要上战场打仗的战士。

  我被老尚感动。我要抓住这个时机现场采访老尚。

  这时,列车长跑过来,拉着我往前走几步,急匆匆地说:“崔记者,这可有新闻了。”他告诉我:“列车上来一个人,要找人。”他有意停顿一下,激动地说:“崔记者,你猜猜这个人是谁?是当年坐九号车厢考上大学的那个博士,而他要找的那个人正是尚师傅!”

  从列车长简要讲述中,我大体知道,博士当年准备坐这趟绿皮车去大学报到,可是准备上车时,发现火车票不见了。他当时非常害怕,急得哭起来。这时有个列车员走过来,把他拽到车上,火车就往前跑了,只差几秒的工夫,他就坐不上车了。上车后,他发现不但车票丢了,唯一的二十元钱也不见了。他恐慌起来,眼前模糊了。为了他上学,比自己学习好的姐姐去干农活了,帮着家里维持生活,而他却把火车票丢了,连上学急用的钱也丢了。在他绝望时,那个列车员自己掏钱给他补了票,还掏出兜里仅有的十五元钱,塞给他。

  博士与老尚紧紧拥抱在一起。老尚打开他那个神秘背包,拿出来两张博士黑白一寸照片,博士看到正是他当年去大学报到用的照片,丢在九号车厢,泪水就禁不住地流出来。老尚说,这照片我一直留着,没想到真的还能和你见面。博士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一张画像,画的是一位列车员在给一名学生手里塞钱。老尚一眼就看到了画里自己年轻的模样,他的眼泪挂在眼角。博士含着泪水说:“这是我自己动手画的,我时常拿出这幅画看。”两人又紧紧拥抱在一起。

  一个月后,已经退休的老尚给我发了一条微信:绿皮火车往前跑呀跑呀。我眼前浮现出跟着绿皮火车往前跑了几十年的老尚,眼睛湿润了。

  (原载《荷风》2023年春夏卷, 原刊责编:刘帆)

  本栏目由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基地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