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诈侦办难在何处

作家文摘 2023年08月25日

  电信诈骗出现新变化

  近年来,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与传统假借“高薪招工”为名实施诈骗的手段不同,如今受众面更广、话术隐蔽性更强的短视频成为新的诈骗手段。

  诈骗团伙通过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大量境外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享乐场景吸引受害者“上钩”。观众一旦信以为真并在评论或私信中留言“想发财”“想去玩”等内容,就会被不法分子盯上并以可以“免费带人体验”等话术展开诱骗。待受骗者被诱骗偷渡至境外,便会被诈骗团伙要求以“业绩”抵换路费。

  近年来,年轻人成为诈骗团伙重点关注的对象。记者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梳理了2021-2022年全国各地法院公开的128宗涉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刑事一审案件结果发现,涉案的被告人中90后、00后的年轻人合计占比达74.15%,涉案人员年轻化成为电信诈骗的新趋势。

  如今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已具规模并形成了链条化运作模式,由于诈骗产业链条长,二次诈骗现象多发。在诈骗初期,不法分子锁定诈骗对象并将其诱骗至边境地区,再由“蛇头”协助出境,通过“明码标价”层层转卖给当地的诈骗团伙。诈骗团伙要求受害者家属“重金赎人”、形成贩卖人口的产业链。

  在此过程中,受害者可能会被限制人身自由、遭到虐待,严重时则可能危及生命。

  侦办案件堵点仍存

  兰州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李军告诉记者,面对跨境电诈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案件的侦办难度也在升级。由于不法分子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与受害者进行私聊行骗的聊天内容涉及公民隐私,协调平台调取犯罪证据要花费不少力气,有时候还需要额外付费购买第三方数据信息以方便取证。

  同时,诈骗团伙人员变化多、位置更新快进一步阻碍了警方的调查取证速度,很难“跑赢”作案速度。

  “眼睁睁看着他们在境外搞电诈,没办法。”李军说,由于涉电诈的境外地区环境较为复杂、政府无法控制地方武装协助办案等因素,公安机关的跨境办案难度较大。

  例如,在一些境外被包装成“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的赌诈园区背后,有海外势力作“保护伞”并形成了完整的黑灰产业链条,给案件侦破带来阻碍。

  兰州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有组织犯罪侦查队四中队中队长李得志表示,侦办电诈案件涉及的部门较多,如银行、通信管理局、第三方监管机构等,协同作战难度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受访专家给出建议:加强引导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反诈意识。提高技术反制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统筹机制,合力打击电信诈骗。(摘自《瞭望新闻周刊》2023年第34期 王鹏宇 马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