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雅可夫斯基(右)与莉莉娅、奥西普

(摘自《蓝英年随笔》,作家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
我知道马雅可夫斯基的同时便知道斯大林对他的评语:“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的、最有才华的诗人。”苏联实行“公开性”后,我才明白斯大林写这段话的来龙去脉。
神通广大的莉莉娅
马雅可夫斯基的情妇不止一个,但同他时间最长的要数莉莉娅·布里克。先是马雅可夫斯基爱上有夫之妇的莉莉娅·布里克,莉莉娅被他苦苦追求所打动,但她不想对丈夫奥西普·布里克隐瞒,便告诉了他。莉莉娅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三人便决定永不分开。”马雅可夫斯基的研究者科洛斯科夫说得直截了当:三人同居。
1928年10月马雅可夫斯基在巴黎结识了俄国少女塔季扬娜·雅科夫列娃,被她的美貌和风度迷住,塔季扬娜对诗人也动了心。1929年春天,马雅可夫斯基再度来到巴黎,他们商定秋天在巴黎结婚,马雅可夫斯基先回国料理出版事宜。
自1922年至1929年九次出国访问的马雅可夫斯基万万没料到第十次出国申请竟遭拒绝。而阻碍他出国结婚的正是莉莉娅。莉莉娅为何如此神通广大?因为她有位“朋友”阿格拉诺夫。他是内务人民委员亚戈达手下的一名干将,1923年至1929年任国家政治保密总局机密处主任。阿格拉诺夫还是莉莉娅的情人之一。
马雅可夫斯基1930年4月12日开枪自杀,原因很多,不能出国结婚只是其中之一。他自杀前留下遗书,其中写道:他的家属包括母亲、姐妹、莉莉娅·布里克和女演员波隆斯卡娅,希望政府关照他们。
给斯大林写信
根据这份遗嘱,莉莉娅同马雅可夫斯基的母亲和姐妹平分了他的遗产和以后所有的版税。莉莉娅·布里克处于马雅可夫斯基遗孀的地位。不久,莉莉娅同奥西普离婚而不分手,嫁给列宁格勒军区副司令普里马科夫。1934年,列宁格勒开始大规模的清洗,普里马科夫在清洗之列。莉莉娅知道,阿格拉诺夫可以保护他们,他越来越得到斯大林的宠信。深知斯大林心思的阿格拉诺夫给她出了个主意:借口马雅可夫斯基在社会上受到冷落,给斯大林写信。莉莉娅于1935年11月24日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摘译如下:
诗人马雅可夫斯基逝世后,有关他诗集的出版和纪念活动等事宜都压在我一人身上……
马雅可夫斯基逝世已近六年,仍无人可代替他。他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革命最伟大的诗人。但远非所有人都明白这一点……
书店里没有马雅可夫斯基的书,哪儿也无法买到……
阿格拉诺夫把信呈交给斯大林的当日,斯大林作了批示:
叶若夫同志,我恳请您重视布里克的信。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的、最有才华的诗人。对他的纪念和他的作品漠不关心是犯罪……
布哈林在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代表党中央树立帕斯捷尔纳克为诗人榜样。斯大林当时同意布哈林的做法。但帕斯捷尔纳克对斯大林的恩赐领情不够。尽管卖力地把歌颂斯大林的格鲁吉亚诗歌译成俄文,但却把诗集《第二次诞生》中最长的一首诗献给布哈林。斯大林知道最好的诗人榜样是以死去的诗人为榜样,于是决定用马雅可夫斯基代替帕斯捷尔纳克。此外还有另一层意思,到1935年斯大林已决心消灭列宁的全部老战友,包括布哈林。当年不树马雅可夫斯基为诗人榜样同列宁厌恶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未来派诗人有关。现在准备消灭布哈林必须在全党面前败坏他的名誉,证明他没有政治眼光,选错了对象。
掀起宣传热潮
众人开始落实斯大林的指示,掀起宣传马雅可夫斯基的热潮。《真理报》《文学报》都刊登出斯大林对马雅可夫斯基的评价。事先不知道批示的莫斯科市苏维埃主席布尔加宁大卖力气,立即宣布马雅可夫斯基故居为纪念馆,并把凯旋广场改为马雅可夫斯基广场。
得到最大实惠的自然是莉莉娅·布里克,她真的获得护身符,谁也不敢碰她。历史学家梅德韦杰夫在《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中写道:“斯大林在审查清洗名单时……斯大林圈掉莉莉娅·布里克,对叶若夫说:‘不要动马雅可夫斯基的遗孀。’”
莉莉娅1956年六十五岁时开始写回忆录,但并不完全纪实,还有不少“创作”。她对阿格拉诺夫只字不提,却把功劳给了素不相识的克里姆林宫前卫队长马利科夫,一口咬定是他把信转交给斯大林的。马利科夫曾担任过卫队长,但他1920年便调离克里姆林宫,以后再没返回克里姆林宫。不提阿格拉诺夫可以理解,因为最高军事检察院1955年复审阿格拉诺夫案子时,认为他罪行确凿。
1945年奥西普·布里克死后,莉莉娅对人说:“这对我是第一次真正的痛苦:马雅可夫斯基死了,普里马科夫死了,这只是他们死了,可奥西普死了,我同他一起死了。”
但莉莉娅·布里克却未善终,87岁时肋骨折断,疼痛难忍,服安眠药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