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成立后,马叙伦(一排左三)与家人在北京

马叙伦与女儿马龙珮

1949年3月,马龙章在“宝通号”上
从1948年8月到1949年9月,中共地下党先后组织护送20多批、350多位民主人士以及各界人士共计1000余人秘密北上解放区,共商建立新中国的大计,拉开筹备新政协的序幕。马叙伦与郭沫若、许广平、陈其尤等是第二批从香港北上的。他们一行2月25日抵达北平,投身到新政协的筹备工作中。
妻女秘密离港
马叙伦秘密北上,夫人和年幼的女儿马珮(马龙珮)被留下。
当时,马叙伦的长女马燕(马龙环)和丈夫寿墨卿也居住在香港,寿墨卿时任香港阳春公司经理,是中国民主建国会重庆分会监事,他经常以其公司为掩护帮助中共香港分局做事。1949年2月下旬,按照中共香港分局的安排,寿墨卿先把马珮和其母接到自己家小住两天后,将母女俩秘密送上一艘拉丁美洲小轮船离港。
同船的人比较少,马珮只认识吴羹梅和杨美真,两位都是民主人士。吴羹梅在日本留学过,回国后创办了中国标准铅笔厂,1945年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杨美真是美国留学硕士,女权运动工作者、民建监事。船在海上行驶一路颠簸,到了天津后转乘火车于3月8日晚上10点多钟抵达北平。
马叙伦非常疼爱马珮这个最小的女儿,父女分别三月余,他思女深切,还赋诗寄情:“阿爸时刻念娇儿,小影频看欲抱持。”马珮和母亲被安排住进北京饭店,娇儿终得与慈父团聚。
兄弟辗转归来
马叙伦的长子马克强(马龙潜)1932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在国民政府任职,其间他曾协助资源委员会组织运输物资,支援抗战。抗战胜利后,他又担任实业部商业司司长兼商标局局长。但马叙伦不喜欢他在国民政府任职,他就此离开政府机构,转任中国银行副总稽核。解放前夕,他拒绝跟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也拒绝去法国巴黎中国银行任副总经理。
马叙伦曾指示马克强,要求他利用在国民政府供职的便利,截下一批未运到台湾的钱币,交给新中国。马叙伦北上后,马克强又按照马叙伦的指示将分散在美国、缅甸等国家的其他子女全部召回,准备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交大毕业后,马龙章先由其大哥马克强协助暂时去了资委会所属的台湾造船公司,伺机经香港转赴解放区。1949年3月,马龙章即按马叙伦离港前的安排,以母亲病危为由请假到了香港。
香港三联书店成立于1948年10月,它成立后不久,就接到任务:通过商业关系,租船护送留港的大批文化人士北上,所租用的船是挂挪威国旗的“宝通号”。1949年3月中旬,马龙章搭乘“宝通号”向着解放区出发了。同行的有著名演员张瑞芳、漫画家丁聪、文学家阳翰笙、人民诗人臧克家、导演史东山等家喻户晓的文化界人士和黄炎培、黄鼎臣等民主人士以及香港达德学院的学生、部分民主人士的家属等250余人,这是北上各批次中人数最多的一批。
船行七日抵达天津塘沽,此时,平津已解放,诸人于是经天津前往北平。马龙章和一部分人被分配住进前门外安平旅社,周恩来亲自到旅社逐房看望。在马龙章的房间,周恩来建议马龙章不要急于工作,先去东北解放区看看。
4月22日,马龙章随吴羹梅任团长的“民主东北参观团”到了东北解放区,参观40余天。6月,由参观团党组织介绍在东北军区参军,到了我党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担任美式飞机机务人员短训班主课教员,负责培训美制P-51和C-46两种重要机型的外场维护人员,培养了一批初步具有现代飞机构造和维护知识、技能的机务人员,确保这两种机型在开国大典阅兵中顺利执行飞行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人民空军成立,马龙章被调去空军训练部任训练参谋。
1939年,马叙伦的六子马龙瑞刚从转到后方的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就被调到了红十字会,分配去云南边境从事抗“瘴气”及防病治病工作。1944年,马龙瑞与王女杰新婚第十天,就被派往印度学习热带病防治。1945年3月,远征军撤回国内后,马龙瑞夫妇仍继续留在缅甸从事巡回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上海解放后,正在缅甸从医的马龙瑞夫妇接到马克强代父发来的电报:新中国急需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国家重建工作,请立即到上海找陈毅市长报到安排工作。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马龙瑞夫妇从缅甸回国北上赶往上海。马龙瑞就任上海市新成区(后撤区并入黄浦区)卫生局第一任局长,王女杰就任上海市卫生局妇幼处处长。
五子绕路北上
1945年,国民政府的资源委员会选派一批中、青年工程技术人员前往美国学习,马叙伦的五子马龙翔名列其中。由于有色金属加工广泛涉及军工领域,美国雷诺金属公司曾以重金和全家移民的优惠条件挽留马龙翔留下工作。但他怀着工业救国的理想,于1947年秋天回到上海。
1947年10月,马龙翔离开上海,前往台湾高雄参与筹建高雄铝厂。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大批美国企业、银行的代表团盯住了台湾。美国雷诺金属公司的老板也率团来到高雄铝厂,洽谈投资合办的意向。代表团中的一位中国高级顾问亲自登门拜访马龙翔。但是,此刻马龙翔思考的却是:留在台湾,还是返回大陆?
1948年底,马叙伦离开香港时,曾致信马龙翔,要他选择自己应该走的路。
1949年6月,马龙翔和妻子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匆匆离开了高雄,连夜从基隆码头登船去了香港。马龙翔通过马叙伦在香港时留下的关系及妹夫寿墨卿找到了中共香港工委,准备登船离港。
在约定的时间到了集合地点。他们被人带上一只小舢板,驰向停在离海岸约有一公里处的一艘挂着巴拿马国旗的客货轮。此时,台湾海峡沿途港口仍被国民党的海军封锁。历经风险,船最后在大连港登岸。
不久之后,马龙翔到了沈阳。他是新中国第一批有色金属专家,主持制定了抚顺铝厂恢复计划,领导了葫芦岛锌厂的生产恢复,并参加了东北轻合金加工厂等重大项目的设计工作。
至此,马叙伦的子女全部回到了解放区。 (摘自9月21日《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