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于右任弹劾俞鸿钧

作家文摘 2024年03月05日 ·夏明亮·

  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在蒋介石的多次劝说下,于右任继续担任“监察院长”(见左图,蒋介石与于右任)。

  “行政院长”不把“监察院”放在眼里

  1954年,俞鸿钧(见右图)继陈诚之后出任“行政院长”。俞鸿钧之所以被蒋介石提名担任“行政院长”,是因为其在1949年将巨额的黄金白银从上海运到台湾,为国民党在台湾立足提供了财政支撑。

  俞鸿钧,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任上海市市长、中央信托局局长、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国民党中央常委等职。俞鸿钧出任“行政院长”后,打着“杜绝浪费,调整待遇”的名义,置广大公教人员的生活于不顾,蓄意为少数上层人物牟利。“经济安定委员会”“美援运用委员会”职员的月薪往往比公教人员高五六倍,高级官员更是穷奢极欲,享有各种“合法”的特殊待遇。俞鸿钧本人当了“行政院长”后,还占着“中央银行”总裁公馆,公馆里的餐饮伙食、木炭、煤气、水电等所有开支均由“中央银行”支付。其弟俞鸿润为“中央印刷厂”协理,女婿缪启威、李福泰或担任“中央银行”要职,或派驻海外,这种搞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的做法,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1957年,台湾金融系统不断有人员向“监察院”举报俞鸿钧侵害“国家”和公众利益、安插私人亲信等问题。于右任接到举报后立即派“监察委员”调查事实真相。经过调查,认定所举报内容完全属实。根据监察工作程序,“监察院”多次约俞鸿钧到院来接受质询,俞均置之不理。

  俞鸿钧自恃是“行政首脑”,又有蒋介石做靠山,根本不把“监察院”放在眼里。

  于右任忍无可忍

  对这种目无法纪的行径,于右任忍无可忍,决定对俞鸿钧进行弹劾。

  1957年12月10日,于右任亲自主持“监察院”全体“监察委员”会议,就俞鸿钧在“美援运用委员会”人员待遇、“中央银行”人员待遇、防卫捐等问题上的违法失职情况进行通报,正式通过了对俞鸿钧的弹劾,并将弹劾内容向新闻界公布。

  俞鸿钧万万没有料到于右任敢来弹劾他这个“行政首脑”,一下子慌了神。为挽回影响,他一面向新闻媒体申述自己的“清白”,一面向蒋介石递交辞呈,“委屈”地表示自己已无法履行职责。

  蒋介石的包庇

  眼见“监察院”将事态闹得越来越严重,蒋介石站出来说话了。

  1958年1月,蒋介石以中国国民党总裁身份,召集“中央执行委员”“中央评议委员”和国民党籍“监察委员”近200人在台北中山堂开会。会上,蒋介石公开偏袒俞鸿钧,指责“监察院”。他说,当年若非俞院长千方百计地将“中央银行”的库存黄金运来台湾,使我们可以养兵整训,何来今日之基础?俞院长是大有功绩的。又说,院与院之间发生争执,可由“总统”召集有关院长会商解决,不应动不动就对“党国”要人进行弹劾。现在造成中外舆论大哗的局面,“监察院”的做法实在不妥。

  由于蒋介石的包庇,于右任这次“打老虎”行动宣告失败。尽管俞鸿钧当时没有被扳倒,但经过这次弹劾,他在台湾政坛的形象大打折扣,在“行政院”内发号施令也往往执行不下去。几个月后,俞鸿钧知趣地再次向蒋介石提出辞职。蒋介石知道,俞鸿钧难以支撑下去了,于是在1958年7月再次任命陈诚为“行政院长”,俞鸿钧只保留了“中央银行”总裁的职务。

  “俞鸿钧案”对年近八旬的于右任打击很大。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监察院”只是蒋介石政权的点缀品。自此之后,他将主要精力用于书法、诗词。他每天照样到“监察院”去例行公事,所有文件都以一字批阅,如“是”“行”“商”“阅”“可”“缓”“酌”“准”“存”“发”等。

  到台湾那年,于右任已年逾古稀,他思想上苦闷,多次提出辞职,蒋介石就是不批准,于右任这个国民党元老成了蒋介石的一块招牌,一直挂到1964年11月10日病逝才到头。     (摘自《名人传记》202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