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飞版《三体》为何被吐槽?

作家文摘 2024年04月02日

网飞版《三体》第一季剧照

  致命问题

  作为首部被网飞改编拍摄的国产科幻IP《三体》,无论是制作班底还是投入资金,其在网飞的拍摄史上算得上一次豪赌。第一季8集的体量投资1.6亿美金,平均2000万美金一集,由《权力的游戏》的大卫·贝尼奥夫和D.B.威斯担任制作人,刘慈欣和英文版翻译刘宇昆以制作顾问身份进入核心主创名单。说网飞版《三体》万众瞩目也不为过。

  然而,剧集上线之前在美国的西南偏南电影节首映,烂番茄开局只有63%,IMDB开分8.8,后来降至7.8。媒体评论两级化严重,影评网站INDIEWIRE只给了“D+”评级,并称之为“残酷的失败”,国内豆瓣前两天开分6.7,放眼望去,不少是被惹怒的原著粉。

  其中,热议的部分是网飞对于原著《三体》在人物上的改编。作为第一部灵魂人物的“汪淼”一角转为女性,主角之一罗辑由黑人出演等等。不过这还不是这部剧的致命伤,网飞版《三体》的致命问题是,必须要在八集的体量里就需要让一、二、三部所有灵魂人物出场,虽然它看上去野心勃勃,但却是很不成立的事情。

  重写了人物的关系与剧情

  “汪淼”的功能分别放到了五个人身上,与此同时,这五个人还承载了罗辑、云天明、程心的使命。这样一来,网飞实际上只是保留了《三体》的主体框架,几乎重写了所有的人物关系与剧情。

  因人物众多,还要阐述清楚三体人的来龙去脉,使得剧情无法在某个人物身上过多着墨。被保留得相对完整的人物线只有叶文洁,其余所有人物都做了“打散”、“重组”的处理。最终导致线头太多太散,人物的所思所想在切碎、打乱之后很难缝合。

  关于“拯救派”叶文洁和“降临派”伊文思的分野在网飞版本里一句未提,这个关系非常重要,甚至决定了此后整个故事的走向,这为后来叶文洁向罗辑展示宇宙社会学真理,给人类留下一个希望的种子做了铺垫,而网飞版只是简单处理为她听了伊文思和三体人的录音对话才恍然大悟。

  叶文洁原本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反派角色,在原著以及国产《三体》电视剧中都有非常细腻的描写。而网飞版的叶文洁则被脸谱化了,只看到了恨意与复仇在熊熊燃烧。不仅是对叶文洁的故事线进行了大量的删改,在“牛津五杰”身上的人物侧写也显得极为单薄。在宏大叙事中,人物自身的生活细节变成了泡影。

  由多位导演合作完成

  网飞版《三体》带来一种很奇怪的观剧体验,每隔两集就感觉是在看不同的美剧。造成这种奇怪感受的原因是网飞版《三体》实际上是由多位导演合作完成的。

  头两集是由香港导演曾国祥拍摄,算是开了一个紧凑且有序的头,至少对于叶文洁的出身与遭遇、整个历史镜像中个体的无力做了相对细致的描写;第三集的部分主要是讲述三体游戏世界,是由擅长动画,曾经拍摄过《海底总动员》的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完成;执导《风骚律师》的女导演明基·斯皮罗则拍摄了后半部分。

  几个牛人在共同完成一个命题时,在运镜、节奏、侧重上多少都会有区别,前后出现奇怪的割裂感也不足为奇,到了后面,整体叙事明显降速,更像是为了第二季做的铺垫。

  新一轮的全球热潮

  “古筝行动”是刘慈欣小说第一部的高潮部分,这也是大家最为期待的一个特效。在刘慈欣的小说里,“古筝行动”是一场“纳米飞刃切船”的奇观,一场不超过10秒钟悄无声息的暗杀在网飞剧版里则变成了美式惊悚大逃杀,通过孩童与妇女们的逃窜与尖叫来刺激观众,却让原本壮阔神秘的奇观变了味道。当然,特效方面网飞也不是完全没有亮点,游戏中三体人为了躲避灾难的脱水以及展开的部分,还是带来了一些视觉上的震撼。

  无论如何,有一个结果是肯定的,网飞版《三体》虽然让全球的三体粉吵得不可开交,但也势必引起新一轮的《三体》全球热潮。毕竟,网飞流媒体在全球覆盖19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向的是2.6亿全球市场,这也将是《三体》第一次面对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体。刘慈欣曾经说过,改编《三体》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他期待不同的改编以及不同的声音。

  在一次采访中,大卫·贝尼奥夫和D.B.威斯曾经说过,他们计划用接下来的人生岁月,将这个史诗般的作品呈现在全球观众面前。第一季算是扑了,但对于原著粉而言,还是忍不住会期待第二季的到来。

  (摘自3月26日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 卡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