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苏州葑门内带城桥下塘(今苏州第十中学)的苏州织造署旧址,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职苏州织造两年
一
《红楼梦》写了“两京两州”四座城,京都、南京、苏州、扬州。我说的“红楼三城”是指南京、苏州、扬州。三城在小说中都是实指,而京都则不是,曹雪芹始终没有说京都就是北京。
其实,曹雪芹有意在模糊朝代、地址。《红楼梦》第一回说得很清楚: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失落无考。纵观《红楼梦》全书,写实名的地域着实不多,大荒山、无稽崖、大如州、真真国、平安州等等,都是虚构的。唯有金陵、姑苏、维扬这三座城市在书中频繁出现。在书中,三城与京都构成了“三星拱月”的布局。在现实中,三城又与曹家、《红楼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三城都是历史上光芒四射的古都,又都在江苏,彼此之间很近,多有联系,因此,我提出了“红楼三城”这个概念。
二
据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统计,南京(包括金陵、应天、江宁、石头城)就出现33次,苏州(包括姑苏)出现16次,扬州(包括维扬)出现6 次,此外,“南省”“江南”“南方”自然也包括三地。南京出现的频次最高。
作者有意用三城的古名,以模糊故事发生的时间。南京第一次出场用的是“金陵”,苏州第一次出场用的是“姑苏”,扬州第一次出场用的是“维扬”。三城出场的顺序为金陵、姑苏、维扬。
曹雪芹与三城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作家写什么,不写什么,当然是他的自由。既然他自己说,朝代、地址无考,可又为什么将南京、苏州、扬州三城直接写到小说中呢?因为这三城是《红楼梦》大厦的重要支柱,缺一不可。也可以说,三城是作者之根,是“红楼”之源。
三
红楼三城中,曹雪芹似乎对金陵情有独钟,因为金陵是他的故乡,他生于此,长于此。
曹雪芹喜欢用“金陵”这个名字。他把书中最重要的十二位女子冠名“金陵十二钗”。他最初还把小说命名为《石头记》《金陵十二钗》。
金陵,是南京最早的称号之一。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于是有了“金陵”之名,“金陵”这个名字很有古意。
四
康乾时代,“两京两州”(北京、南京、苏州、扬州)都是我国大都市里第一方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线城市。
清初,设江南省,统管今天的安徽、江苏、上海三地。又设两江总督衙门,两江总督是江西省、江南省的军政长官。清初,江南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江北的府县也都冠上“江南”二字。
扬州地处江北,但属于江南省,加上它的物候特征、人文风貌都具有江南特色,所以,很多时候也把扬州列入江南范畴。在小说中,曹雪芹有时候用“南省”“江南”“南边”指代,其中“江南”就用了十多次,“南边”用了二十多次。
五
《红楼梦》第一回写石头想到凡间走一遭,仙僧看它心切,对它道:“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立业。”后来,“神瑛侍者”(贾宝玉)的投胎之地是南京,“绛珠仙草”(林黛玉)的投胎之地是苏州。这意味着,在小说中,南京、苏州是昌明隆盛之邦,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而贾家与林家都是诗礼簪缨之族,这里是不写之写。
曹雪芹为何要把两个最主要的人物放在南京、苏州,这是值得深思的。就三城来说,曹雪芹对南京、苏州可能更为熟悉。
如何将三城勾连在一起?
贾政的妹妹贾敏嫁给了林如海,而林如海被朝廷点了盐课,便到扬州担任两淮巡盐御史。除了林如海,贾家与扬州也有关联。
贾雨村与甄士隐在苏州相识,后来贾雨村又到了扬州林如海家做家庭教师。林黛玉母亲去世后,她只好到京城,投靠外祖母家。
这几层关系,把红楼三城串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