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

成长记

作家文摘 2024年08月02日 ·程 青·

  

  ·程青·

  (选自《中国作家》2024年第6期)

  第二章  青春期

  天天长大了,从这章起称他的“官称”——张弛同学。

  张弛同学在涭水河小学毕业之后到京源学校读初中,这是一座创办不久的新学校,我们征得他同意让他住校,他开始了一星期中大部分时间的独立生活。三年初中之后,他考入首师大附中,这在教育资源丰沛的海淀区仍是排名前面的名校。至此,我们家对张弛同学实行的仍然是全面的宽松政策,在我看来他生活得自由自在。

  张弛同学足够放松,也足够真实,他把所有适合他的家庭政策都运用得尽善尽美,不利于他的一概如弃敝屣。在我看来他最大的特点是自由且散漫,对学校里学的东西不太上心,只爱做有兴趣的事情,简单地归纳就是:另类,酷。在家里很少能看见他从书包里拿出教科书看上一眼,也看不到他埋头做教辅书上的习题。我形容他是能休闲会儿绝不用功会儿,能上网逛会儿就不会多做会儿题,能看会儿小说就不会读课文,反正是避重就轻,哪头舒服就哪头。

  张弛同学认为,书只要一教科,便算不得书了。人类为什么能进步,就是因为伟大的思想家们没有在别人告诉他要看什么书的时候自己看喜欢的书。凡事一定要有兴趣才可以做好。

  我说那你就证明给我看吧。

  1

  十四五岁的张弛同学从网上下载了一组图片发到我的手机里,六幅小图连续性地记录了两只黄色的柿子椒从新鲜欲滴到干瘪发皱的过程。

  他问我:“知道标题是什么吗?”我正在想,还没来得及说话,他说:“从新婚到金婚。”他脸上挂着得意扬扬的笑容。他调侃地问我:“你们是哪一幅呀?”

  有这么问自己亲妈的吗?但我还是挑了其中看起来还不错的一幅。

  他指着另一幅说:“看清楚了,这才是你们!”他指的那幅柿子椒已经变色变形,腐烂的迹象明显——如此揶揄自己爹妈的婚姻,真让我开了眼了。

  2

  因为生活得放松和真实,张弛同学性情率真自然,处世通达,要好的朋友不少。平心而论,他知识面广得让我晕菜,而且颇通人情世故。他的作文写得极有特色,常被老师当作范文。

  他写得很快也很轻松,在电脑上敲敲打打,每小时千字以上的速度,给我的感觉是一路畅通。他笔下的文字随意别致,没什么套路,却掩不住天赋和生机。他不许我看,我趁他不在家时偷偷地看。我看到一篇他写他的四位男老师的小文章,一读之下乐不可支。他形容其中的一位戴着一顶小帽子,咬着一个小苹果,穿一身假名牌,女同学悄悄告诉他这个老师是大色狼。他写道:“我怎么就看不出来呢?”还有一篇,他写一个老头儿,大概是一个校工,整天在学校里管闲事,常在男生宿舍前扯着嗓门呵斥淘气的小男生。老头儿被他写得愚蠢而可恨,结果老师给他的评语就一句话:“你写的是谁呀?我没见过这个人。”

  我看了大乐,学生忙乎半天结果老师还不认。如果真没有这个人,那我们孩子就是虚构啦,那不成小说家了吗?

  3

  某天我在家收拾东西,在电脑桌底下发现一卷落满尘土的稿纸,笔迹幼稚外加错别字若干,一看就是张弛同学的笔迹。他写了一个一辈子没出名的老艺术家退休之后闲极无聊养鸽子的事,推算起来还是他初中时期的作品。我边读边笑,从头笑到尾,但到最后却一阵心酸——因为这是一个悲剧,一个艺术家到了晚年,面临的仍然是失败。

  我把这卷纸拿给张弛同学的爸爸看,他爸看了,口气肯定地说:“不可能是他写的,他没有这个生活阅历。”

  张弛同学放学回来我问他这是不是你写的,他点头。我把他爸的话转述给他,他冷笑一声道:“哪个作家写的是阅历之内的事?”

  4

  张弛同学写了一篇小文章,叫《制造紧张》,描述他们初中同学害怕体检抽血的事,我看写得生动又好玩,推荐给一位编辑朋友雪媛,她把这篇小文章发在二〇〇二年第三期的《青年文学》上。虽然只是一个作文级的小作品,十三岁的年纪能在这样一本国家级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足以令张弛同学骄傲。《青年文学》也是我当年发表小说处女作的地方,那是一九八五年,三年之后张弛同学才出生。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把写作当作家传祖业——这难度太大,实在是有点传不了啊。我倒是觉得写着玩玩不错,靠这个吃饭除非是天才,要不太累。

  我蛮喜欢张弛同学写文章自然随意没有套路,也可以说因为学习不认真,他连学校里写作文那种俗套都没有学会。更没想到的是多年之后,他竟能靠写剧本吃饭——我不止是感慨简直是惊愕。我说他:“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人不怎么会写文章却能写出精彩的内容,你是唯一的例外。”

  5

  张弛同学经常讽刺我,他说起讽刺我的话来一套一套的。他说:“你们作家不错啊,通知活动不说具体时间,只说晚饭前后,问距离不说多远,只说打车二十块钱就够了,稿子不说字数,说行数和版面,只要是个女的写点东西就敢叫美女作家……”

  张弛同学平时就这么说话,铺排比兴,绵里藏针,和我一向没大没小,这也是我十几年如一日惯的,我也知道这样不好,教子无方,可是这么多年下来弄习惯了。习惯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所以再要跟他板起面孔来也不太容易,况且我说一句他能顶十句,还好,不是一句顶一万句。所以我说也是白说,白说就算了,还不如不白说,留点儿人情。

  (选载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