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

中国“命中注定的朋友”

作家文摘 2024年12月31日 ·张乃月·

  ·张乃月·

  

  12月29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见图)逝世,终年100岁。

  卡特最引人瞩目的成就之一,是其在任内实现了中美正式建交,这是他自己津津乐道的“最伟大成就之一”。而这一历史性决定,对中美两国和对世界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

  从小镇青年到美国总统

  1924年10月1日,吉米·卡特出生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一个农业小镇普莱恩斯,他的父亲是一名农民和商人,母亲则是一名注册护士。

  自1941年起,卡特先后在佐治亚州立西南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以及美国海军学院学习。1946年毕业后,他在美国海军服役了数年。

  就读海军学院期间,卡特与罗莎琳坠入爱河,毕业后便与爱人步入婚姻的殿堂。这对夫妻在之后77年的岁月里相互扶持、合作无间,堪称“现代伴侣关系典范”。

  1953年,随着父亲离世,卡特告别军旅生活,回到家乡接管花生农场生意。也正是在那里,他建立了竞选总部,进军政界,成功选上州参议员、州长。

  1976年,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水门事件”余波未平、美国经济萧条之时,卡特以诚实谦逊的农民形象吸引了民众视线,收获大批选票。1977年1月20日,卡特顺利登上总统宝座。

  在任期间,卡特取得了不少成就,包括推进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将巴拿马运河的管理权交还巴拿马、促使埃及—以色列和平条约的签订等。1979年卡特的政治生涯遭遇挫折,未能成功连任。

  与中国的“情缘”

  “我的生日是10月1日,和中国国庆节是同一天。所以,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总是说,我成为中国的朋友简直是命中注定。”中美建交30周年前夕,卡特曾这样解释与中国的“情缘”。

  卡特很早就对中国产生了兴趣。1949年,在美国海军当潜艇员的卡特曾到过上海。在卡特任内,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而正是因为这一历史性决定,卡特亦被誉为“中美关系领路人”。

  1977年入主白宫后,卡特积极推动中美两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1978年初,卡特和邓小平就建交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秘密谈判。同年底,中美两国敲定了建交的所有细节,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作为中美建交的缔造者,卡特曾说,“我认为从长远来看,美国人民会发现,与中国好好相处对我们自身的繁荣、我们自身的和平与美好的生活至关重要”。

  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中方劝阻,单方面挑起对华贸易战。这一年,卡特特别撰文指出,中美关系对两国及世界都至关重要,两国应当对话沟通化解分歧、修复裂痕。他还致信“提点”特朗普,建议成立专家组协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2020年8月,卡特向中美民间外交视频对话会发去贺信。他在信中指出,美国与中国的接触政策,使两国和世界享有空前的和平与繁荣。尽管存在分歧,两国仍能在诸多领域展开合作。

  “斡旋特使”满世界“灭火”

  离开白宫时,卡特56岁,闲不下来的他投身于各类国际冲突的调解中,成为“斡旋特使”。“斡旋特使”被形容为“刀尖上的舞者”,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卡特取得不少成绩。

  2022年,卡特赴古巴与卡斯特罗会谈,他成为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来,第一位访问古巴的美国离任或在位的总统。1994年、2010年和2011年,卡特曾三度访问朝鲜。1994年他以私人身份首次访朝时,与时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会晤,推进朝美签订《日内瓦核框架协议》,让半岛“火药味”一度消散。他抨击美国对伊拉克政策,呼吁以色列暂停建立定居点;警告美国勿企图对伊朗动武;积极促成苏丹和南苏丹解决争端……

  因“促进世界和平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卡特于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出书,是卡特卸任后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卡特中心网站的消息,卡特出版了30多本图书,不少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卡特于2015年被诊断患有恶性黑色素瘤,癌细胞扩散至脑部。但经过治疗,“奇迹”发生,卡特一度痊愈。

  2023年2月18日,98岁高龄的卡特决定放弃额外医疗干预,接受临终关怀。

  他曾说,生命只有一次,也只有一次机会使生命有价值。“我的信念是,无论身处何时与何地,我都将尽我所能发挥作用。”     (摘自12月30日“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