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色才气是真人,雕虫小技也成尊;纵有千杯还不醉,人间不复邓粪翁。”诗中这位酒量惊人的“邓粪翁”,即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散木(见图)。邓散木原名菊初,学名士杰,1898年出生于上海。他孤傲不羁,留下许多奇名怪号和趣事。
因秉性如铁,加上刻印用铁笔,他最初的艺名为“钝铁”,有自谦之意。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就与吴昌硕(苦铁)、王大炘(冰铁)、钱瘦铁,号称“江南四铁”。1926年,他的结婚请柬上,用的名字就是邓铁。邓散木还与齐白石并称“北齐南邓”,他对高声誉颇感不安,产生了另取一个艺名的念头。
当时,邓散木、吴昌硕等人的书法篆刻声名鹊起,引来社会上的竞相效仿,用“铁”字取艺名的人陡然大增。他便将自己的艺名改为“粪翁”,同时将上海的居室取名“厕间楼”,好友来访称登坑。从此,再无人效仿他的名号了。他自刻几枚小印“遗臭万年”“逐臭之夫”“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有一次,他在宁波举办个人书法篆刻展,要印刷厂把请柬印在上厕所用的草纸上。印刷厂不同意,他再三商请。印成后,印刷厂见草纸吸收油墨太多,又要他补偿一笔油墨费。
由于粪字不雅观,邓散木与钱太希一时成为不被上海滩商家喜欢的两位书家。但是,邓散木的字实在是太棒了,求字者依然不少,只是向他提附加条件的却一概被拒绝。有个富商带上丰厚的润笔求他写招牌,只求落款不用“粪”字,他听后把笔掷入砚中,给对方的长袍溅了一身墨水。国民党某“中委”送来巨资请他为其亡母写碑文,也求他不要署名“粪翁”。邓散木说:“我宁肯饿饭,不能改名。”
抗战期间,身处家国忧患中的邓散木企望出现一个清平世界,自己也想为社会多做些好事,但总是事与愿违,力不从心。于是借用《庄子·人间世》“散木”一词,给自己改名“散木”以自讽。从此,“邓散木”替代了他的真名。
邓散木晚年寓居北京。因平素饮酒过度引起动脉硬化,不得不截去左腿。但他并不悲观沮丧,并以“一足”为号,又取“夔一足”之义,别号“夔”。他还将“三长两短”拿来给自己的书斋取名,是说他长于篆刻、作诗、书法,而短于绘画、填词。 (摘自2月20日《团结报》 陈扬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