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出生于1835年,笔名马克·吐温(见图);他先后做过印刷工、汽船领航员、记者、单口相声演员、畅销书作家、出版商,他也是政治评论家、种族平等的捍卫者以及威权主义的全面抨击者。
精心打造“人设”
在密苏里州密西西比河小镇汉尼拔度过童年之后,年轻的克莱门斯开始为内华达州和旧金山的报纸撰稿。他的荒诞小说《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1865)让他以幽默作家的身份得到广泛认可;而妙趣横生的游记《憨人国外旅游记》(1869)则让他名声大振。
在观光蒸汽船“贵格城”号上,吐温认识了一个名叫查理·兰登的乘客。兰登携带了一幅他妹妹的微型象牙肖像。经过一段一波三折的恋爱之后,34岁的吐温最终与画像中的这个女人——来自纽约州埃尔迈拉的奥利维娅·兰登结婚。他极其崇拜他那漂亮、受过良好教育的妻子,可惜她身体虚弱,不能从事剧烈活动。
事实上,我们对吐温的印象通常是一个步履懒散、性情随和的密苏里州的故事大王,但这种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其实是他精心设计的舞台形象。马克·吐温在观众面前根本不是即兴表演,而是提前记住了晚间表演的每一个字。除了善于交际、轻度抑郁、报复心强和迷信以外,吐温还相当见多识广。他学会了说德语,懂一点法语。他的图书馆藏书约3000册。
与奥利维娅结婚后,吐温很快就适应了那个时代1%的富人的生活方式。他的岳父是个百万富翁,靠经营煤炭发了财,给这对年轻夫妇买了一幢豪宅,并配备了佣人。在他们的余生中,克莱门斯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女儿从未在享乐或消费上亏待过自己。他们一家曾有11年住在欧洲各地的酒店套房和别墅里,尤其是英国和维也纳。一度,奥利维娅抱怨自家“一贫如洗”,而当时他们全家和一群仆人住在威尼斯一座有28个房间的别墅里。
“彻头彻尾的幻想家”
吐温抨击种族偏见、反犹太主义、传教狂热和侵犯人权行为,但是他基本上是安全的反叛者。他可能直言不讳,不恭不敬,但是一般不会疏远与他共进晚餐和过从甚密的有钱有势者。
更重要的是,在1884年出版《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之后,他似乎已经耗尽艺术天赋,从此依靠马克·吐温这个“品牌”推销那些往往属于二流或不太成功的作品。例如,《汤姆·索亚在国外》是对儒勒·凡尔纳的《气球上的五星期》的拙劣模仿。它让汤姆、哈克和吉姆再次团聚。但在书中,《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那个曾经庄严的黑人角色已经沦为一名黑脸滑稽剧的刻板形象。吐温似乎对此并不在意。
吐温(通常被称为现实主义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家。这位作家和社会名流确信,他自己拥有的出版公司和佩奇排版机(他仅对后者的投资达1000万美元)将主宰市场并创造出类似安德鲁·卡内基那样的财富。虽然他在出版尤利西斯·格兰特的回忆录时的确取得初步成功,但这点运气让吐温进一步陷入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有经商天赋。
在早期作品中,比如《苦行记》(1872)、《密西西比河的旧时光》(1875)和《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马克·吐温显然将自己的青春理想化了,将自传、荒诞故事与大量怀旧色彩糅合在一起。他后来的许多作品实际上是以愿望实现、梦境或思想实验为表现形式。1889年出版的《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让现代主人公穿越回到中世纪;1899年出版的《败坏了哈德莱堡名声的人》是一部复仇幻想小说(也是他最好的短篇小说);未完成的中篇小说《伟大的黑暗》则将一个微观世界的梦境与现实交织,编织成令人眩晕的迷离幻象。 (摘自6月3日《参考消息》 [美]迈克尔·迪尔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