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诗词手稿中的淮海战役

作家文摘 2025年09月05日 ·徐 娇·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中共中央军委,总前敌委员会作为前线统一指挥中枢,协调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而实际战役执行中,粟裕作为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直接指挥华野主力(占解放军参战兵力70%以上),承担了围歼黄百韬兵团、阻击邱清泉兵团、围歼杜聿明集团等关键任务。毛泽东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曾赞誉:“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珍贵诗词手稿面世

  粟裕将军生前从未在公开场合系统谈论过淮海战役。1988年,《粟裕战争回忆录》出版,他在该书中记述了自己一生参与过的几乎所有重大战役,唯独对淮海战役只字未提。直到近些年随着粟裕所作《沁园春·淮海战役》手稿的公开,才弥补了其没有写淮海战役相关文章的遗憾。2017年8月10日,粟裕后人在粟裕110周年诞辰日将《沁园春·淮海战役》手稿(见图)捐赠给淮海战役纪念馆。其内容为:

  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战局过坳,敌转防御。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十月节,我大军南挥,分割包抄。

  首歼碾庄伯韬,看徐双瓮鳖那(哪)里逃。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

  这首词从豫东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一直写到淮海战役的3个阶段,对淮海战役的战前局势以及战役的3个阶段进行了直观正面的评价和总结。

  豫东战役的转折作用

  1948年1月27日,中央军委电令粟裕指挥3个纵队南下江南,达成牵制敌军的目的以缓解中原战局的紧张局势。粟裕于1月31日和4月18日两次向中央直抒己见,坚持目前形势下,我军不是分兵南下江南,而应集中兵力寻机打大歼灭战,并分析了能够取得胜利的可行性。4月30日,中央军委选择听取粟裕的建议,表示在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情况下,同意华野部队延迟渡江,要求粟裕“在汴徐线南北地区,以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沁园春·淮海战役》中的前两句“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战局过坳,敌转防御”,讲述的是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由粟裕统一指挥的豫东战役的全过程,句首的“作战方针”可以理解为粟裕“斗胆直陈”的关于暂缓渡江、集中兵力于中原大量歼敌的作战方针。正如粟裕所构想的,豫东战役战果斐然,华野首次攻克国民党控制的省会城市开封,而后在睢县、杞县地区包围并歼灭区寿年兵团部及整编第75师等部,重创国军机动兵团,后又在第三阶段阻击战中以运动防御顽强阻击邱清泉、黄百韬两兵团增援,最终在国军重兵合围前成功撤离战场。此役共歼敌9万余人,打乱了国民党中原防御体系。豫东战役的胜利及其使用的“攻城打援”的战役战术为淮海战役奠定了战术与心理基础。

  毛泽东这样评价豫东战役在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因此,粟裕在词中写道:“战局过坳,敌转防御。”

  淮海战役三个阶段

  1948年9月,华野乘势取得济南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徐州之敌完全暴露在解放军的攻击之下,在事实上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因此,词中写有“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一句。

  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打响。8日,粟裕判断徐州刘峙集团有固守徐州或向长江以南撤退的可能,迅即致电中央军委,提出抑留徐州之敌予以逐渐歼灭的建议。华野主力在粟裕指挥下多路南下,以迅猛穿插之势切断黄百韬第7兵团(约12万人)西撤徐州的退路。11日,华野将黄百韬兵团合围于碾庄圩地区,同时以8个纵队阻击徐州东援的邱清泉、李弥兵团;15日,中原野战军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22日,经过10余天激战,黄百韬兵团被全歼,第一阶段任务完成。此阶段华野以“攻济打援”战术,在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夹缝中完成分割包抄,实现了“首歼碾庄伯韬”的任务。

  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徐州的杜聿明集团与黄维兵团、李延年兵团企图以宿县(今宿州市)为中心南北对进,打通徐蚌线。粟裕迅即以8个纵队呈大弧形包围徐州,监视和钳制徐州之敌,阻止他们南援的同时增派部队阻止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北进,全力确保中原野战军歼灭黄维兵团的胜利。华野6纵、渤海纵队11师、中野2纵、豫皖苏和豫西军区部队,在津浦路两侧及以西地区坚决阻击再次从蚌埠北援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以及率战车团参战的国民党军装甲兵参谋长蒋纬国。激战12昼夜,李、刘兵团未能突破解放军防御阵地,于黄维兵团被歼后回撤淮河以南。粟裕在词中用“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对战役第二阶段作了总结。

  12月1日,华野集中11个纵队的兵力,采取多路尾追与超越拦截的战法,对弃城西撤的杜聿明集团实施追击、合围。4日,将杜聿明集团包围在距离徐州60余公里的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于1949年1月10日完成战役第三阶段全歼杜聿明集团20多万人的任务。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歼灭国民党军共55.5万人。至此,国民党军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正如粟裕词中所说,“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   (摘自8月8日《中国档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