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年,社会活动家、左联作家陈此生出任广西师专教务主任后,即向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遍致函件,邀请他们来校讲学或任教。此后,有不少文人、学者来校访问或任职,其中就有左翼作家陈望道(见图)、杨潮、夏征农等人,他们都有丰富的办刊经验。
即便远离政治中心,广西师专“亦不是一潭静水”。一面是学校力图贯彻的民主风气,一面是当时广西当局对意识形态的干预,其中纠葛不少。当时国内政治和社会形势日趋严峻,来到广西师专担任文学科主任的陈望道始终没有改变他“宣扬真理、改革社会”的初心使命,到校不过两个月便着手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开学典礼上作为新教师代表发表《怎样负起文化运动的责任》的演讲,二是以《桂林日报》为阵地推广白话文,发起了反对文言文的斗争。之后不久,学校里的进步师生和托派开展了一场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史托之争”。此时,陈望道和陈此生都感到,无论如何都必须创办一个刊物,让广西师专的学生除了有口头论辩外,再添上些书面的号召。
陈望道把刊物命名为《月牙》,并为刊头题字和绘制封面图案,标识图案以简单的红色线条勾画成一弯眉月和几颗星星。经历了种种的曲折和准备,《月牙》于1935年11月16日正式创办,由夏征农任主编,杨潮、马哲民等教师担任编委,陶保桓、陈大文等学生为编辑成员。《月牙》为半月刊,16开铅印本,由桂林启文印务局发行。
面对艰难的办学环境和微妙的政治环境,陈望道和许多学者一样,虽在夹缝中求生存,也不忘利用创办刊物、发表著作和文章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提高他们的革命觉悟,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命运,积极投身民主革命道路,为民族解放作出应有的贡献。
《月牙》从1935年11月16日至1936年6月25日,七个多月共出版10期。后因广西师专并入广西大学而停刊。(摘自《文史春秋》2025年第1期 刘朝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