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的代写书信

作家文摘 2025年10月10日

  代写书信,曾是街头文化单元构成部分之一。代笔人若是仅仅想以代写书信谋生,可谓相当艰难。其他各种有关文字的业务,也被他们通通包揽了下来,如“查流年八字,查小说花幕,算命择日”,“代写借钱借物的借据,男女嫁娶的订婚书,代写分家立业、房屋买卖的契约,以及邻里纠纷诉讼文书”,“代写打官司的诉状、情书、总结”,以及“写春联、店名题字等”。

  代写书信的先生一般是以失业的读书人为多。1916年11月5日《时报》曾刊载过一位有着相当审美情趣的代笔人,文中提道:

  若持美术信片(如梅郎之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求书者,只取铜元一枚。

  《小日报》在1948年1月11日登载了一篇专门讲述代写情书的文章:

  写情书他们是认为很要一点技巧的,代价要一块二块不等,这里面同时又分两种价格,一种是“文言情书”,索价较廉,一种是“白话情书”,索价较贵,这大概是乡下姑娘来求写情书,如果写了文言,什么“爱卿”“芳颜”之类的文句,在念给她听时,听了很不大懂,而且不如“亲爱的哥哥”“你苦命的妹妹”那样感人动听和哀艳!“裣衽”也不如用“倚枕”那样传情。所以她们是宁愿多化(花)一块几毫,写一封“白话情书”,而不愿花少几文钱去写一封“文言情书”的。

  后来,全国各地的民众教育馆、民众服务处、阅报处、问字处,或邮局内也都开始提供专门的代写书信服务。其中,较为典型的一处,是上海思南路邮局在1947年11月7日试点组织的“代笔服务”:

  局方有鉴于此,乃与本市社会服务处合作,自今日起先在思南路邮局试办“代笔服务”,由该处派员驻局,代公众免费写信。

  由此,从前旧时书生的“砚田笔耕”,慢慢被青年的志愿服务所替代……

  (摘自《书屋》2025年第9期 万益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