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新国标”要来了

作家文摘 2025年10月10日

  当前,外卖已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服务行业,但同时面临“成长的烦恼”:食品安全隐患、“烧钱大战”频发、配送员权益保障不完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下简称《要求》)。这份被业内称为外卖平台服务“新国标”的规范性文件,聚焦平台收费、促销行为、食品安全和配送员权益保障等重点问题,着力为万亿级外卖市场划定竞争底线。

  出台《要求》,是发展和规范即时零售的现实需求。外卖作为高频消费场景,是重要的流量入口。这一行业竞争向来激烈,今年尤盛。“百亿补贴”“大额神券”……各平台抢夺市场占有率。

  “‘外卖大战’一定程度加剧了餐饮市场内卷,使价格体系与行业结构面临失衡风险。”中国餐饮产业研究院院长吴坚表示。很多网友也担心,大额补贴之下,容易诱使一些餐饮企业通过降低食材品质或减少菜量等方式控制成本,最终吃亏的还是顾客。

  今年8月底,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仅一个月后,由该委员会归口管理的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就向公众征求意见,可见制定这一外卖平台服务“新国标”的重要与急迫。

  此前,组织起草《要求》的市场监管总局,还会同有关部门对部分外卖平台进行了集中约谈,直指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要求平台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在外卖平台专门立法时机尚不成熟的背景下,《要求》的出台将有助于平台经济治理从‘粗放式监管’迈入‘精细化规制’的新阶段。”浙江工商大学特聘研究员、法学院副教授高一飞说。

  记者发现,征求意见稿主要聚焦当前外卖平台服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首先,是以“幽灵外卖”(指没有合法证照或不具备餐饮经营资质的商户,通过假证、套证、借证等手段违规上线经营的现象)为代表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此,征求意见稿明确,平台应建立规范的准入机制,严格审核商户资质与经营信息,促进商户合规经营。

  同时,征求意见稿指出,商户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应向平台提供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有效资质证件。比如规定商户应录制并上传带有门店位置信息的“一镜到底”视频,视频内容应清晰包含门店门脸、堂食区域(如有)、后厨等场景。在商户于平台内经营期间,平台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结合人工审核对商户信息每月进行动态审核。

  其次,是外卖小哥权益保障问题。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平台应合理限定配送员的接单时长,避免配送员超时劳动、过度劳累引发健康和安全风险。对于连续接单时间超过4小时的配送员,平台应发出疲劳提示。此外,平台应合理设置同时接单量和单日接单量上限。

  第三,是不透明收费和“内卷式”竞争问题。“外卖大战”中,一些餐饮店线上订单量创新高,综合成本结算却是亏本的,“让利赚吆喝”时有发生。为此,征求意见稿指出,平台面向商户开展的收费项目主要包括技术服务费、配送服务费和推广服务费,平台不应随意变更或新设收费项目。对平台促销,相应成本应由平台自身承担,不应要求商户或配送员进行分摊。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电子商务法》《价格法》等法律法规的原则框架下,征求意见稿对外卖平台管理进行了体系性整合与细化,为平台、商户、配送员确立了清晰的权利义务边界,进一步填补了监管空白。还有专家指出,征求意见稿为后续立法提供了实践参考和制度框架。     (摘自10月7日《浙江日报》 王啸  尚家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