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风雪七道江

作家文摘 2022年09月06日 ·陈立旭·

1946年,陈云(右一)出席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在哈尔滨举行的高级干部会议

  七道江是吉林省浑江市和临江县之间的一个地名。七道江位于吉林南部,距辽宁很近。当年,按照南满、北满划分区域时,七道江正处在联系南满和北满的要冲之处。

  主动请缨

  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从四平战略撤退,林彪的作战科长王继芳叛变投敌,并向杜聿明提供了东北民主联军的机要情报。杜聿明立刻命令各军分兵疾进,但进入松花江以北的国民党军队却被东北民主联军歼灭。国民党军队只好暂停渡江,计划将松花江以南的东北民主联军全部消灭。

  1946年冬,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战争更激烈了,蒋介石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决心先消灭在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夺取南满,然后把东北民主联军全部赶出东北。这与杜聿明的计划正好相合。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及根据地岌岌可危。

  中共东北局为了了解南满我军情况,统一指挥,急需派一名中央领导同志去南满担任总领导人。时任中共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兼任中共北满分局书记、并且已经在北满工作了一段时间、打开了工作局面的陈云,主动向中共东北局并党中央请缨,中央同意了。

  1946年11月27日,陈云与萧劲光一起赶到辽东军区所在地临江。此时南满的局势已经很复杂。

  再现军事才干

  1946年12月,国民党的两个师已经向梅河口、辑安进犯,情况十分危急。在南满军事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陈云派辽东军区司令员萧劲光从临江到七道江我军前线指挥所,召集我军高级将领开了一个会,讨论我军对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方案。会上,萧劲光根据陈云的意见,首先提出:现在就是讨论如何在南满坚持下去的问题。因为七道江我军前线战斗力较弱,敌人只要发起进攻,两天之内就可拿下七道江。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大部分将领提出,放弃南满,退向北满,保存力量。因此,在七道江会议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坚守南满和撤向北满两种意见相持不下。

  在这种情况下,萧劲光请陈云来七道江前线指挥所,最后决定是撤还是留的问题。

  此时,由于连日操劳,天气寒冷,陈云得了重感冒,烧得很厉害,但当他看到萧劲光的信时,感到事情重大,一刻也不能耽误,连夜出发。当陈云赶到七道江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陈云沉稳地说:今天夜已经很深了,大家还是先回去休息,明天开会。大家走后,陈云把辽东军区和南满各省委的领导同志留下谈话。谈话时,陈云也主要是听大家汇报情况。

  第二天(12月14日),陈云亲自主持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会开了一天,大家争论了一天,陈云则一天没有讲话,他对各方面的意见听得很仔细。晚上的会议,陈云开始讲话了。他把经济管理上的数字运算方法运用到军事上,给大家算了两个账。一个账是:我南满军队五个师撤出,到北满去,敌人就会占领整个南满,他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这样,敌人就会从南满抽出10个师,跟着我们去北满。我们两个纵队到北满后,顶多能对付敌人一个军。可是,我们两个纵队在南满坚持,就可以牵制敌人四个军。另一个账是:我军如果从南满撤向北满,部队过长白山,要损失几千人。我军撤到北满后,敌人追上来打,我们在与跟进的敌人打仗时,又要损失几千人。等我军从北满再打回南满时,又要损失几千人,这样前前后后,我军将损失一万多人。如果弄不好,我们南满部队的一半,都会损失掉。可是,如果我们坚持南满,部队虽然也要受损失,但不会比撤退损失得多。

  再接下来,陈云谈到,临江为中心的根据地是“撤”还是“留”,是决定南满命运的关键,也是东北形势好转或恶化的关键。现在,我们在南满牵制敌人,北满我军就会集中兵力同国民党军队打大仗,消灭了国民党几个主力师后,不但北满巩固了,南满也会保住,再扩大战果,我军就会占领东北大部分地区,那时整个东北局势就变了。

  陈云的一番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他看了看大家,站起身来,坚定地说:“我是来拍板的。我拍板坚持南满!”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一定坚持南满,加强团结,斗争到底!这次会议确定的保卫临江战役的总作战方针是:内线、外线相策应,南满、北满相配合;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粉碎敌人的战略图谋。

  “四保临江” 战役

  按照陈云定下的决策,我军决定先打临江之战,即拼死保卫临江,牵制住蒋介石的军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四保临江”战役。

  1947年初,“四保临江”战役打响。陈云按照预先想好的作战部署,指挥此次战役。此次战役可以说是硬碰硬。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双方为了争夺七道江工事,进行了反复冲杀,敌军死伤惨重,我军也有不少伤亡。但由于前线指挥员们对陈云原定的方针十分明了,决心也大,因此斗志昂扬,他们指挥战士,坚守阵地,拼死不退,一次次地打退了敌军的进攻。

  在南满我军打响临江战役后,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发起了三下江南(即向松花江以南敌人发起进攻)战役,配合临江我军作战,有力地牵制了敌人,使我军四保临江战役虽然打得惨烈,但最终还是能够坚持下来,大量消耗了敌人的兵力。

  早在临江保卫战打响之前,陈云经过详细调查,就发现铁路线及附近地区,是敌人的薄弱之处。他作出决定:派我南满部队部分主力,向这些地方的敌军发起突然进攻,消灭这些地方的敌人。按照陈云的这个决策,我南满三、四纵队各抽调部分主力部队,于四保临江战役间歇期间,向敌上述薄弱地带发起突然袭击,牵制敌人,消灭敌人的地方武装及分散之敌,破坏交通线,打乱敌人部署。三纵队在内线作战,寻机歼灭敌人,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

  四保临江战役打响后,陈云支撑着病体,坚持在临江指挥作战。他白天黑夜连轴转,日夜指挥战斗。他与萧劲光等南满我军高级将领反复研究作战方案,在战斗进行中,又具体地调整作战方案,使四保临江战役打得很漂亮。此役,我军不光是歼灭了国民党军大批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我军不仅顶住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保住了我南满根据地,而且将临江根据地从四个县增加到九个县,解放区人口由23万人增加到100万人,通化成了一座孤城。两个战役相互配合,被称为“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此次战役的胜利,是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自《唯实》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