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谷老托我购买国库券

作家文摘 2023年04月18日 ·顾永才·

·顾永才·

  一天,复旦党委盛华书记布置我联系周谷老,请谷老定一时间前去看望。

  周谷老,可谓如雷贯耳,他是历史系名教授、专家权威,影响中国史学界几十年。青年时代他既是毛泽东主席同乡,又是湖南省立一师的同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只要同在上海、北京,总会相邀长谈(见左图:1954年,毛主席接见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周谷城),而且还时有书信来往。新复旦一开始用的“復旦大学”四字就是取自毛主席写信给谷老的信件。直到1951年毛主席正式为复旦书写校名,才改用了今天所见的“复旦大学”四字。

  泰安路115弄院子,一排两层楼的联排洋房,周谷老就住在一楼。我趋步上前敲门,只见一位老者,身体魁伟,满头银发,脸色红润,眼戴墨镜,上穿整洁的白衬衫,下着黑色西裤,脚穿一双黑布鞋,精神矍铄、笑容满面地站在门口相迎,一面说着浓浓的湖南话“欢迎欢迎”,一面伸出右手,与盛华的右手紧紧相握,随后转身引进房内的客厅,同时介绍了他的夫人李冰伯老师,并回过头来,问我:“你就是党办的小顾同志吧。”我连声说是,他又向我伸出了右手,我赶紧躬身双手相握,顿时感到他的手,宽大、厚实、温暖。

  不知不觉中,已到端茶送客之时,这时,周谷老亲切地问我:“小顾同志,今年贵庚?”我一时还未收回思绪,转过神来,他以为我没听清他的湖南话,又说了一下,今年多大了,我连忙回答:“谷老,我今年已三十了。”“而立之年,正是大好年华,大好时代,年轻人大有前途,好好努力。”我连声称是:“一定记住谷老的教诲,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谷老接着又说:“今天还有事相烦,我要响应号召,为国家发展出点小力,请你帮忙去学校财务处购买国库券2500元。”说着从茶几上拿了一个装满钱款的信封递交给我,并说请点一下。我双手一面接过,一面说不用点,不用点,放入随身携带的包里,并从包里拿出纸和笔,要写一收据给他。谷老认真地说,不用写嘛,不用写,你们党办的同志,我放心得很。

  2500元,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稀松平常,可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我第一次见到的一笔“巨款”。2500元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终生难忘。这不仅仅是一叠“厚厚”的钱,更是谷老一颗赤诚之心!

  第二天一上班,我就到学校财务处为谷老购好了国库券,下午我把国库券送到谷老家。这次是我说,谷老,我点一下,请您老过目。这次是他说:“不用,不用,不会错的。”谷老收下国库券的信封,并在我写的经办便条纸上认真地写下“周谷城已收到”(见中图),递给了我,同时又从茶几上拿起另一个信封。我心想,谷老是否另有事交办?一种被信任的感动油然而生。却听谷老说:“为表感谢,上午写了幅字送你,望你喜欢。”我连忙双手接过,从信封里取出一张宣纸:“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见右图)王之涣的诗句一下子跃入眼帘。我激动得一时语塞,只是辞不达义地连声说谢谢、谢谢。  (摘自4月9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