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经略西域的决策艺术

作家文摘 2023年04月18日 ·朱永梅 陈金龙·

  东汉定远侯班超(见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边疆治理官员。他带领1000余人经略西域30多年,显示出了高超的治理艺术和领导智慧。

  班超经略西域的形势

  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西域设都护府,行使主权。西域原有36国,到东汉时已分化为50余国。这些国家是地域大小不等、人数多少不一的民族群体,非现代政治意义上的国家,文化多元、力量分散,但田地肥美广阔,因而成为匈奴掠夺和压榨的对象。联合西域各民族共同对抗匈奴,成为两汉时期的西北方略。西汉后期国力衰弱,已无法掌控西域。王莽之乱后,西域各国纷纷投向了匈奴。直至东汉明帝时,匈奴胁迫西域诸国攻击河西地区,加之中原局势已稳固,东汉才将视线又一次投向了西域。

  班超所面对的西域的形势非常严峻。首先,西域路途险远。如于阗距离洛阳数千公里,途中仅河西走廊东西距离就约1000公里。戈壁滩上飞沙走石,昼夜温差极大,条件艰苦。其次,西域诸国文化差异大,民族矛盾复杂。诸国林立,攻伐不止。西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会地,文化上的差异导致治理起来非常困难。班超人马孤悬于塞外绝域,随时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张骞出使西域时就被匈奴扣押10年之久。再次,班超军队人数少且成分复杂。班超领兵最少时只有36人,最多时不过1800余人。士兵“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之人。如此形势下,班超的决策智慧和领导艺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班超经略西域的领导艺术

  宽小过,总大纲

  据《后汉书》记载,班超年老从西域归来后,继任者任尚向其请教经验。班超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总结他的治理经验。这一领导艺术首先表现在班超对西域诸国治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上。班超以微薄力量经营西域,西域的人心向背是关键所在。因此,班超牢牢抓住处理西域问题的原则和方向,即政治上的归顺与忠诚,在此原则下,分析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对于政治上归附汉朝的西域国家,班超不仅不剥夺其权益,而且赏赐有加。这一做法和匈奴从西域收税敛财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因而逐渐获得了西域各国的支持。对于狐疑不决、摇摆不定的首领,班超以威慑、利诱、智谋等方法,铲除设置障碍的真正敌人。在于阗,诱杀离心离德的巫师,使于阗王归附;在鄯善,奇袭匈奴使者,使鄯善王消除顾虑;对于少数坚决投靠匈奴、一再反叛的首领,班超联合西域内倾向汉朝的军事力量给予坚决果断的打击。这样,班超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政治上的统一和西域人民的支持。

  班超宽小过、总大纲的领导艺术还表现在对组织内部关系的协调上。班超气量恢宏、胸怀宽广,对下属管理不拘小节,深孚众望,兵士因而甘愿“死生从司马”。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班超在西域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展示东汉的实力。因此,他在和匈奴狭路相逢时必须勇猛取胜,使西域安心归附,心悦诚服。班超何以能够在险远之西域以少胜多呢?主要凭借他敏锐的观察、准确的判断、果敢的决策、及时的激励。班超带领区区36人在西域第一站鄯善国斩杀匈奴使者百余人,是他的成名之战,树立了个人威望,展示了东汉国威,获得了汉明帝的欣赏和信任。

  班超在鄯善时,一开始鄯善王“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他察觉到形势的变化,设下计谋,查明原因是匈奴使者到来。班超认为形势危急,进而谋定“吉凶决于今日”“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他召集下属,以“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的危险形势激怒下属,以“欲立大功”“死无所名,非壮士也”的目标和志向激励下属,从而消除了士兵的怯懦心理。定下作战计划后,班超冲锋在前,“超手格杀三人”。士兵气势如虹,官兵用命,全歼匈奴之敌,并“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赢得了鄯善的臣服。随后,于阗、疏勒、月氏国的归附也都有赖于班超决断及时、勇猛无畏的指挥艺术。

  需要指出的是,班超的勇猛不是莽夫之勇,而是智勇双全。在鄯善使用的是深夜出奇制胜的火攻。而月氏7万兵马来犯时,班超部众因人少皆惊恐不安。班超却冷静地分析:“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部队于是坚守不出,待月氏军队粮绝向外求援时,班超设伏兵突袭,一举获胜,使得“月氏由是大震,岁奉贡献”。

  抚顺民心,联众治乱

  班超在西域时,深知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西域人民心怀怨愤。而汉朝希望联合西域诸国,断匈奴右臂,意在“怀柔远人”,在利益上则是供给而无索取。西域人民心向汉朝,西域广大的人民是联合和依靠的对象,这是班超纵横西域的群众基础。因此,班超尊重民意、依靠群众,并团结西域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在疏勒时,班超废黜龟兹人所封国王兜题,改立疏勒原国王侄子忠为王,获得了疏勒国民的拥护,并排除异议没有杀掉兜题,将其驱回龟兹。在于阗杀巫师后,“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安抚百姓。

  西域诸国归附汉朝后,在班超治理下获得了宝贵的稳定发展时期。同时,班超的个人作用不宜过度拔高,东汉前期国力雄厚及其对西域“多予少取”等政策、匈奴衰落等客观因素发挥了基础作用。   (摘自《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中共党史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