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四大国际时装周汇聚了全球目光。作为各大品牌、设计师展现作品的舞台,时装周已有近百年历史。
时尚秀场,源于玩偶
最早的服装表演可追溯到14世纪的法国,当时,查理六世的王后发明了可穿戴不同服装配饰的“时装玩偶”,并将其作为皇室间的礼物进行馈赠,自此,玩偶开始用于交换时装信息,以玩偶为模特的时装展示活动逐渐开展。
19世纪中叶,才出现了由真人模特进行的服装展示活动。当时,法国巴黎已成为世界时装中心,会聚了一批著名设计师。其中,一位名叫沃斯的高级服装设计师首次运用真人模特展示服装,“带货”效果很好。于是,设计师们纷纷效仿沃斯推出服装走秀,以小型沙龙的形式进行服装信息的交流。
其中,沃斯的学生保罗·布瓦列特颇具代表性,他被称为“第一个现代时装设计师”,不仅废除了流行约两个世纪的紧身胸衣,还开创了具有品牌意识和时髦观念的新女装,并定期推出新的时装系列。1911年,他就曾带着自己的模特队在欧洲“巡演”。
随着时装表演的流行,展演方式也逐渐丰富起来。1914年,女性设计师简·帕昆在伦敦的“宫殿剧院”举办了第一个正式的时装表演,不仅搭建了步台,还配有背景音乐。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时装表演也多遵循这种模式。
1973年,法国在巴黎的凡尔赛宫举办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国际时装周。随着时装产业的发展,伦敦和米兰纷纷加入时装周的城市“套餐”,纽约时装周、巴黎时装周、米兰时装周、伦敦时装周也被称为四大国际时装周。
不可低估的“带货”能力
其实,早在20世纪初,中国就出现了“时装表演”的概念。1926年,上海夏令配客大戏院举行了大规模游艺会时装表演。在《申报》11月22日的报道中明确提到,这是一次带有慈善性质的“时装表演”,目的是为儿童筹措施诊经费。
如今看来,这场表演的形式颇具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表演内容包括新式服装和旧式衣裳两大类,各种场合、各个季节的服装一应俱全。而活动除了服装表演之外,还有舞台剧、独舞、钢琴演奏等环节,以至于表演当天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盛况。同一时期,在广州、天津等对外交流比较频繁的港口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的演出,形式上与现代时装秀已经没有太大区别。
然而,对当时的中国而言,“时尚”二字更多地承载着振兴民族工业和抵御外侮的使命,因此服装展演的主题多为国货推广或者爱国募捐。1930年,上海举行第三届国货运动大会(见左图,在大华饭店举行的国货时装大会中担任模特的女学生),其中服装展演环节的服饰均由国产面料制成,并由国产服饰公司生产,与会者达千人,激起了人们购买国货的“热潮”。
上海的“时尚”名片
改革开放后,中国时尚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1979年3月10日,皮尔·卡丹时装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而这场内部时装表演,也为中国时装表演的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
在观看了皮尔·卡丹时装演出后,时任上海市服装公司经理张成林十分激动,开始有了组建自己的时装表演队的想法。最终,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他在上海组建起了中国第一代时装模特表演队。
1960年出生的徐萍本是上海远东纽扣厂的一名工人,1979年,她参加了上海市服装公司组建的上海时装表演队选拔,幸运地从近3万名职工中脱颖而出。1987年开始,她跟着表演队前往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地进行演出(见右图,1985年,中国模特们在巴黎),并在世界面前展现出来自东方的时尚魅力。
2001年,上海时装周创办成立。到2015年,在政府的鼓励下,中国的独立设计师品牌呈爆发式增长,上海时装周吸纳了更多本土独立设计师,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具商业价值。这之后,从创立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到发布LABELHOOD先锋发布平台;从设立第一届上海时尚周末,到发布新中装系列标准暨《上海时装周发展报告》……上海时装周不断革新升级,上海这座城市的“时尚”名片也因此变得更加闪耀。 (摘自3月13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