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南翔在“一二·九”前后

作家文摘 2023年12月19日 ·吴学昭·

1934-1935年清华学生会干事成员合影,左一为蒋南翔

  打破清华园的一片沉寂

  1932年夏,蒋南翔考进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第一学期还埋头功课。但就在第二年元旦,山海关被日本占领,接着汤玉麟把承德拱手让给日本侵略者,日军由热河长驱直入。处于国防前线的北平,完全暴露在日军进攻的矛头之下。华北形势把他这个埋头读书、素不参加政治活动的人,也卷进政治漩涡中来。1933年夏,他在六级外文系同学何凤元的介绍下参加清华的秘密社联小组。同年秋,又由七级历史系同学万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反动统治者对清华爱国学生活动感到恐惧,1934年下半年,便衣特务到清华园横冲直闯,企图绑架共产党员。1935年1月、3月,又接连两次到清华逮捕进步学生。中共清华大学支部书记何凤元也被捕了。

  遭到这次大破坏后,所有的地下革命组织都陷于瘫痪状态。可没过多久,一向诚朴寡默、不引人注意的蒋南翔却起来打破清华园的一片沉寂。他出面发起募捐,支援被捕同学,不畏风险与九级女同学许留芬去钱粮胡同,探望被当局视为“要犯”关押在宪兵第三团的同学徐高阮和张宗植。他与陈国良、牛荫冠重建起老清华的秘密社联小组,这是当时清华仅存的地下革命组织,后来又在女同学中建立了社联小组。

  随着学生会内左派影响的增长,蒋南翔继牛佩琮之后当选为《清华周刊》总编辑,积极参加工作的还有姚克广(姚依林)、杨德基(杨述)、韦毓梅(孙兰)、魏蓁一(韦君宜)等。清华的革命力量经过半年努力,学生中进步力量渐渐恢复过来,日渐增强。

  接任清华党支部书记

  1935年夏,华北时局因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字而进一步恶化。蒋南翔在华北危机情势中,当选为清华暑期同学会主席。

  何凤元被释放后,1935年暑假期间回到清华,他对蒋南翔表示希望恢复党的关系,蒋南翔介绍他同中共北平市委周小舟相见,接上组织关系。由于何凤元被捕前就是清华支部书记,周小舟即要他恢复清华党支部。1935年秋,何凤元负责召集了恢复党支部的宣誓会。支委的分工,何任书记,蒋南翔任支部委员兼共青团书记。

  清华支部恢复不久,大约九十月间,何凤元被调到北平市委工作,由蒋南翔接任清华党支部书记,并参加北平市西郊区委。清华党支部先后增加韦毓梅、方琦德二人为支部委员。韦毓梅接任共青团支部书记。就是这一届支部委员会,领导了“一二·九”运动爆发前后的清华地下工作。

  很快传诵国内的宣言

  在北平学联作出了发动北平学生游行请愿的决定后,北平市委何凤元曾到西郊区委传达:希望清华、燕京两校率先起来响应,因当时只有这两所大学有公开合法的学生会。清华为此在1935年11月27日及12月3日的纪念周会上,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冲破右派学生的竭力阻挠,终于在全校大会上通过了游行请愿的决议。这是清华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次重大胜利。

  当时何凤元得知这一消息,非常兴奋,特地从城里赶到清华找蒋南翔,要他在游行以前负责起草一篇对外宣言。

  那天晚上,蒋南翔独自躲进清华一院大楼地下室的印刷车间,闭门谢客,怀着满腔悲愤的心情,赶写《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这篇宣言接连写了两三个晚上。据蒋南翔回忆,当时痛感华北人民面临当亡国奴的威胁,北平学生已在上着“最后一课”,“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他不由自主地泪流满面。

  文章脱稿后,先在《怒吼吧》杂志上发表,又印成单页,交由几天后的“一二·九”游行队伍广为散发。没料到很快传诵国内,见诸报端,甚至成为“一二·九”运动的旗号。

  “一二·一六”运动

  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被反动军警镇压后,12月14日,北平报纸登载了国民党反动当局决定在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北平学联立即作出在12月16日再发动一次大示威的秘密决定。

  市委何凤元再一次到清华来找蒋南翔,要他负责起草示威宣言。蒋南翔用一个晚上就写出了《一二·一六北平市大中学生示威宣言》,落款为“北平市大中学生示威团”,交给何凤元拿到城里印发。这篇宣言文字简短,但表示了北平学生对反动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决心。

  12月16日,在北平城,要求抗日救国的怒吼再次惊天动地!这一次示威游行的规模大大地扩大了,参加的人员也更广泛了,学生总计约一万人。“一二·一六”抗日大示威的斗争中,全市共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伤。

  “一二·九”和“一二·一六”抗日爱国请愿示威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卖国活动,迫使他们不得不宣布“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在大逮捕事件中得以幸免

  1936年2月29日,清华大学发生了“一二·九”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逮捕和反逮捕斗争。这天拂晓,500多宪兵、警察、保安队突然对清华园进行袭击,侵入校园搜捕共产党员。蒋南翔被首先逮捕,关押在清华西校门警卫室,接着民先队纠察队长方左英和在城里工作的姚依林也被推了进来。

  愤怒的同学们迅即集合,喊着口号,跑步赶到,七手八脚将被捕同学松绑抢下,并把停在校门外等候押送被捕同学的几辆卡车当场砸烂。宪、警、保安队被势不可挡的同学们赶出了学校。

  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当蒋南翔回首往事,谈起这些,仍不胜感慨。总是说,自己在“二·二九”大逮捕事件中得以幸免,要感谢广大同学的正义声援,也要感谢二院食堂工友的同情支持(二院食堂的工友,于“二·二九”之夜,将蒋南翔装扮成一名正在忙于伺弄炉灶的伙夫,逃过搜捕),还要深深感谢临别北平前给他热诚帮助的许多同志和朋友。

  “二·二九”事件以后,党组织要蒋南翔暂避一下。为了交接工作,他在清华又逗留了几天,依依不舍地与清华园暂时告别,于3月上旬乘车南下,担任上海学委江湾区区委书记,负责领导上海复旦大学、吴淞同济大学等校的学生工作。  (摘自11月29日《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