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包括日本上海派遣军报道部、华中方面军特务部木村中佐的《从军日志》,侵华日军《野炮兵第十二联队本部战斗详报》(部分)等在内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截至目前,纪念馆2023年新征集文物史料1103件(套)。
日本军官《从军日志》
下关附近有很多“残死”的中国士兵。
很遗憾发生了大量抢劫、强奸、强闯民宅的事件,在我滞留期间就有上百次外国人、中国人来领事馆投诉的情况。日军闯入各国大使馆(部分例外)、民宅、学校,行径野蛮不堪。战场上,尤其是占领首都后的兴奋状态可以理解,但是对内应当予以惩戒。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约有6000女性避难)发生尤其之多。
这些都是日本上海派遣军报道部、华中方面军特务部木村中佐的《从军日志》中所记载的内容。记录时间是1937年8月16日至12月31日,虽然基本没有前线作战的描述,但记录了上海派遣军报道部、华中方面军特务部开展情报收集及“宣传”等方面的情况。
“我们能够考证出日志记录者木村中佐的身份和履历,尤其是12月20日至22日的内容,进一步印证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卫星认为,这本《从军日志》是执笔人的职务行为,客观记录了所属部队的主要活动,属于军方文件。
美国报纸报道“百人斩”
美籍华人鲁照宁向纪念馆赠送了125份美国报纸,包括《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论坛》《旧金山纪事报》《纽约世界电讯》《圣路易斯邮报》等14种,这些报纸报道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初期,日军对上海和南京等地的进攻和暴行,以及中国抗战等内容(见图)。其中,1937年12月6日的美国《纽约时报》和1937年12月14日的美国《芝加哥每日论坛》,均转载了日本报纸中有关两名日本军官进行“百人斩”竞赛的报道。
《纽约时报》报道中说:
来自上海前线的一份电报详细介绍了两名日本军官之间的一场比赛,看谁先杀死100名中国人。26岁的野田毅和25岁的向井敏明,把赌注押在了这项成就上,并一直在努力赢得赌注。
《芝加哥每日论坛》报道中说:
根据《东京日日新闻》今天的报道,两名日本军官比赛看谁能先杀死100名中国士兵,结果都杀了超过100人,双方打平杀了106人,他们又同意重新比赛杀到150人为止,12月6日是89比78,12月1日是56比26。
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杨夏鸣认为,“这是第一次见到西方媒体对‘百人斩’杀人竞赛进行了报道,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物和展陈价值。”
南京保卫战将士回忆录
南京保卫战时任教导总队工兵营长钮先铭之子钮则坚将父亲生前撰写的回忆录捐赠给纪念馆。
钮先铭于1937年12月率部守卫光华门。12月12日,他没来得及撤离南京,先后避难于上元门外的永清寺与城内的鸡鸣寺,削发乔装僧人,潜居八个多月,多次躲过日军的搜捕。“1971年,他把在南京沦陷时期潜居八个月的经历写成回忆录。”钮则坚说。
“就在我们这六亩地的石榴园中……就有46具被虐杀的尸体。”回忆录写道。里面还记录了幕府山下长江边上日军的集体屠杀:“在那重机枪声后十多天,我们才发现鬼子兵在大湾子用机枪又虐杀了我们被俘官兵约二万多人。” (摘自12月11日《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