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腿究竟有多好吃

作家文摘 2023年12月19日

《清明上河图》中抱着鹅行走的人

  纵观中国食鹅史,庖厨以烹饪妙技呈现鹅之精髓是很晚近的事。早期的鹅,称得上是“禽中贵族”。

  松赞干布以鹅作聘礼

  鹅常常被当作绝佳的祭品用在祀典仪式当中,尤其是到了秦汉时期,鹅成为“庆祭丧婚,节岁礼馈”的必设之物,自此也慢慢发展出“无鹅不成宴”之礼。

  以婚礼为例,鹅“性舒迟,又能舒张其翼,行有班列,故聘礼用之”,唐贞观十五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就携鹅以为聘礼,由此足以见得鹅在历史上的荣光了。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对嫁娶的描述中,鹅也有重要地位,男方往女方家送定礼过后,女方以此为标准进行回礼,“次后择日则送聘,预令媒氏以鹅酒、重则羊酒,道日方行送聘之礼。”

  王羲之极喜养鹅

  东晋时期,王羲之极喜养鹅,甚至到了见鹅便要看、便想买的地步。传闻中,王羲之的书法能达到极高造诣,功劳便要归于对鹅的仔细观察,他不仅从鹅仰颈戏水当中悟到了笔法走势与腕力运功的真谛,还将对鹅叫声和神态的体悟融于书法当中。

  有人认为,王羲之爱鹅不单单是为了观察,还为了吃。正如陈寅恪先生于1933年撰写的《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所指出的那样,王羲之为天师道世家出身,其爱鹅也是因为食鹅肉喝鹅血有滋补、解毒等功效。此外,鹅通体洁白优雅姿态高傲,融仙风与道骨于一体,因此也被看作是体内怀有仙气的禽鸟,食之大有裨益。

  “徐达含泪吃烧鹅”

  明朝时关于鹅最著名的故事自然是“徐达含泪吃烧鹅”。传闻明朝开国元勋徐达是爱吃鹅之人,一次,他后背生了毒疮,医生知道他爱吃鹅肉,专门叮嘱他要忌口,因为鹅肉是发物。而朱元璋听闻徐达患病后,命人给他送了一只烧鹅过去。徐达看到烧鹅,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一边流泪一边吃下了御赐的烧鹅,不久后就疮发身亡。

  这个故事是仅记于野史的传闻,未必可信,但明朝时鹅成为上等酒席不可缺席的菜肴却是实事,甚至有了“无鹅不成宴”的说法。

  到了清代,食鹅变得越发精巧细作起来,鹅油、鹅舌、鹅脯等均是让人手痒心馋的妙物。

  (摘自12月11日《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