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有的医院正在打破传统就医模式,针对部分简单明确的疾病或检查,患者可以不经过初诊环节,直接预约检查。
关于先初诊后检查的模式争议存在已久。有的医院几年前尝试开放检验门诊,但种种原因未能持续。
就医需先挂号问诊
“只是想到医院拍个X光片,也要经历挂号、初诊等流程。”日前,重庆市民周先生在社交平台分享就医经历时提出疑问:如果患者诉求只是做检查,医院能否简化流程,让患者直接去做检查,而非先挂门诊号,等医生开单后才能做?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信息科科长刘剑锋介绍,医院实行先挂号诊断再检查开方是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制定的流程。“患者不一定能准确判断自己所患病症和要做的检查项目,同时医院要保障医疗秩序和规范,而且公立医院主要走医保,需要有门诊来审核这个检查是否必要。”
按导诊护士指示,周先生走完这套流程共用了两个多小时,而真正的检查时间不到5分钟。周先生表示,医生听了他的描述后,也只开了X光检查单。“这套流程对我这样目标明确的患者来说,不仅费时费力,还要多花一笔门诊挂号费,同时对于原本医疗资源紧张的医院来说,也浪费了医生的时间。”
检诊分离难度大
实际上“先检后医”并非新事物,早在2016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就开放了检验门诊。但不到一个月该门诊就暂停了这项服务,原因是“需求量太大,导致排起长队,一些不必要的检查项目还延长了患者去做由医生开具的检查项目时间。”
从减少排队时间角度看,“先检后医”确实方便了患者,但专业人士坦言,在现行医疗制度下,“先检后医”不仅覆盖面狭窄,而且推广难度较大。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检验门诊提供的服务是否为病人真正需要的,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开设检验门诊的初衷是便民,但他们既不能下诊断也不能开药,相当于事情做了一半又将病人推回临床科室,并未达到便利的效果。”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医务科科长杨龙波说,实施这一举措的困境在于检验互认的壁垒仍然存在,风险管控难度较大、检验医师缺乏。杨龙波进一步解释道,对不少医院来说,检验门诊很难“想开就开”。一方面部分检验人员只是技师级别,无法确定病人的检验项目是否必要,另一方面,不少医院只认可本院或同级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若患者误判病情,后续极易产生纠纷。
医院的探索
近年来,关于“先检后医”的讨论和建议在持续发酵,一些医院的探索也在持续。
杨龙波说,目前,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也正在依托互联网医院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信息系统,打破预约挂号、医生初诊、检验检查、开药取药传统就医模式,常规的胃镜检查、B超、验血验尿及其他简单明确的疾病或有定期检查需求和慢性病患者可以不经过初诊环节,直接预约检验检查。
有业内人士指出,血常规、呼吸道五联等常规检查项目,有定期检查需求的患者及患者有明确需求的检查项目,可成为医院探索推行“先检后医”的切入点。从长远看,探索实施“先检后医”也将成为各医院服务患者的新亮点。 (摘自1月1日《工人日报》 黄仕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