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选载之一

大学生老板

作家文摘 2024年01月23日

黄灯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2月出版

  本书是黄灯继《我的二本学生》之后推出的新作,记录了她在2017年-2022年走访自己学生原生家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这些散落在地图上、需要无限放大才能看到它名字的小城、乡镇、村落里,黄灯与学生的父母、祖父祖母、兄弟姐妹、同学发小、街坊邻居一起交流,进而更真切和深入地了解那些从四面八方来到她课堂上的年轻人,她的二本学生。

  

  “成家立业”

  章韬毕业回家后,严格按照“成家立业”的古训,进入自己的人生轨道。父母老早就告诉他,不要找外面的女孩,一则语言不通,二则生活习惯不同。章韬知道,爸爸妈妈是权威型家长,作为独生子,他从小就接纳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父亲遭遇车祸后,做任何选择,章韬都会从家庭角度考虑,既然父母对自己找对象有明确要求,遵从他们的意愿,就成为章韬理所当然的选择。

  章韬大三时,父母看中了邻村一个女孩,托人牵线,章韬主动和她取得了联系,两人共同语言多,极为聊得来,恋爱两年后,顺利进入婚姻。对章韬而言,“成家立业”的大事,在大学毕业仅仅十个月后,就成功完成了一半。妻子职高毕业,曾在昆明从事酒店管理,尽管在城市生活多年,却始终保留了农村女孩的朴实。在家庭分工中,妻子不仅和妈妈承担后勤任务,还要和章韬分担销售工作,她语言天赋好,在章韬鼓励下,一边学英语,一边学缅甸语,既方便了当下的木艺销售,也为今后的转型提前准备。

  想起大学的生活,章韬偶尔会问自己,读大学,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到底有没有用?大学期间,章韬宿舍住了四个人,两人来自山西,一人来自广东,他来自云南。其中,来自山西的刘鹏,对他影响最大,刘鹏爸爸经营了一处家政公司,他从小就学会了从经济层面对人生进行规划,进入大二,他果断转去了金融系。来自广东佛山的邓子阳,家里经营混凝土生意,大学毕业后,他去英国待了两年,回国后,自己开了一家车行,同时经营一家烟酒行。这种偶然的巧合,在他们日常的交往中,强化了几个年轻人对自由的向往,在学生时代,就坚定了他们对自由职业的追寻。

  “文艺加体力的结合”

  童年时期经济上紧紧巴巴,会导致章韬偶尔缺乏自信,以致刘鹏得知他下定决心要回乡创业,作为挚友,曾郑重地叮嘱:“有些东西你如果放不开,会影响以后要走的路,不要因为出身平凡,将钱看得太重,免得死在‘节约’观念上。 ”在经营宗艺木坊的过程中,章韬始终记得刘鹏的叮嘱,从不和客户斤斤计较。

  另一件让章韬感触颇深的事,是念大学的积累,帮助他突破了传统的销售模式。章韬大二之前,喜欢看课外书。假期回到父亲的工坊,有时接待客户,他发现与他们的交流,很少直接触及产品,而是更多聚焦与产品无关的其他话题,“说到底,还是价值理念和他们相近,与客户产生共鸣后,他们非常信任我,认可我,进而认可我做的产品,没想到,无形中,竟然搭起了一种新的销售模式,这让妈妈对我刮目相看”。

  得知父亲获得“根雕传承人”的强烈心愿,章韬不动声色地引导他阅读历史书,引导他更深地理解产品的文化内涵,“不要让非遗评委觉得你是个大老粗,而要让他们看到你的文化”。有意思的是,家里的氛围,因为大学生儿子的回家,发生了很多改变,章韬只要有空,依然坚持大学年代的阅读习惯,“我跟爸爸都喜欢研究历史,有时外出买料,需要坐很长时间的车,整个旅途,我们都在谈论历史,国家的历史、村里的历史、个人的历史,我们都会讨论。 ”

  章韬大学的专业是中文,他将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描述为“文艺加体力的结合”。他坦言,加工木艺,尽管算得上体力劳动,但同样能让人感受到艺术创作带来的快乐。相比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章韬工作的开放性及与他人的密切联系,让他享受到了触手可及的社会教育,他将客户带来的人生滋养和启发,视为大学教育负载的溢出效应。

  “磁 场”

  妈妈此前对开办工坊始终惴惴不安。她希望儿子凭学历找一份稳定工作,妈妈没有想到,章韬文化素养的积淀,增强了与客户的思想交流,而相同价值观带来的信任,让她亲眼见证儿子将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变为现实。

  一个广西的客户,因为和章韬聊得来,帮衬了很多生意,同时以朋友的身份叮嘱章韬,手头紧张的时候可以找他周转资金。两人聊得投机时,甚至会讨论“劳动人民”的话题,广西客户建议章韬一定要接地气,只有内心看得起劳动人民,才能保持内心的笃定。

  一个做工程的湖南客户,来过腾冲四次,接触了很多工坊老板,最终将信任托付给章韬,同时引荐很多同行来洽谈生意,“我毕业那两年,超过三分之一的业绩,是他帮我拉来的”。湖南客户鼓励章韬打开思路,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尝试做一些投资,2016年,章韬贷款买房的决定,就来自他的建议。

  妈妈以前不理解章韬所说的“磁场”,但他开启的全新销售模式,让妈妈看到商家和客户之间,就算不见面,同样可以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妈妈以前对章韬念完大学不肯进入体制、不肯找稳定工作耿耿于怀,但现在,她切身感到,儿子作为一个大学生老板,终究和身边多数没念过大学的人不同。

  在我的学生中,章韬始终呈现出充沛的元气,广州的实习经历,让他体验到了驻留大城市的艰难,但他依然坚持:“从微观看,我们这个时代,比你们那时候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