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最后的围棋国手

作家文摘 2024年02月23日

  周小松是扬州江都人,生于清嘉庆年间。他喜好围棋,也颇具天分,少年的时候与人下棋,乡间的棋手没有人能够战胜他。18岁的时候,周小松有机会跟着清代“十八国手”之一的秋航和尚学棋。秋航和尚总是让他两子,在这位前辈国手的精心指导下,周小松的围棋功底越见深厚,棋力迅速增长。

  周小松20岁的时候,又得到向“十八国手”之一的李湛源求教的机会。周小松请李湛源让他两子,两人开始对局,棋还没有下到中盘,李湛源的棋已经有要败的趋势,他便推开棋枰,对周小松说,你的棋已经大成了,我和你下棋只能分先对局,却不能再饶子了。李湛源的这句话无疑肯定了周小松的棋艺已经达到了国手水平。

  在陈子仙去世之后,周小松成为清代棋坛的最后一位霸主。他成名于道光年间,之后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称霸棋坛有半个世纪之久。然而,他自称棋力赶不上范西屏与施襄夏(号定庵)两位前辈国手。他这话虽是谦虚,却也是实情。清代围棋到范西屏与施定庵的时代已是极盛,有人请周小松为范西屏与施定庵的对局写棋评,周小松连称“不敢,不敢”。

  周小松棋艺高超,棋品也好。他为人刚直不阿,每逢对弈总是竭尽全力,并不会因为达官贵人的面子而故意输棋。有一次,当时担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请周小松下棋。周小松早听说曾国藩棋力不过尔尔,但下棋时常常做出些很没风度的事情,令和他下棋的棋手苦恼不已。他让了曾国藩九个子,最后却将曾的棋巧妙地分成了九块,每一块都只能勉强做活。曾国藩觉得颜面尽失,恼羞成怒,不但分文犒赏没给,还将周小松赶出了总督府。

  清末政局的动荡以及生活的不安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周小松,以及他身后整个中国棋坛的发展。周小松收了很多弟子,但没有人能称得上“国手”二字,这留给世人很多遗憾。19世纪90年代初,周小松去世,这标志着长达270年的清代棋坛至此到了尾声,中国围棋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周小松也因此被称为“最后的国手”。  

  (摘自何云波 杨烁著《中国围棋》,作家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