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画家任仁发《五王醉归图》,描绘唐玄宗登基前与兄弟醉归的场景
杜甫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诗句涉及一桩历史真相:唐朝皇室子弟的悲惨遭遇。岐王是谁?又有着怎样的遭遇?
岐王尊贵 其实尴尬
杜甫所指岐王,即唐睿宗李旦第四子岐王李范,他的住宅在长安安业坊。历史上有两个岐王宅,长安、洛阳各一所,杜诗所说指长安之宅。史载岐王李范“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士无贵贱,皆尽礼接待。”当时名人雅望经常出入岐王门庭,较著名者如王维、崔颢等,岐王与他们作诗唱和,蔚为当时盛景。大音乐家李龟年也经常拜访岐王,《云仙杂记》记载,李龟年有一次到岐王宅,远远听见两人弹琴,竟能听出弹奏者是秦声、楚声,当面一看果然一位是陇西人、一位是扬州人,可见杜诗所云“岐王宅里寻常见”不是夸张。
不过,相对诗文丝竹之乐,岐王李范的真实遭遇却有些惨。他早年笼罩在武则天权威之下,父子兄弟生怕哪天被无端处死。伯父唐中宗即位后,李旦、李范父子又遭到中宗、韦后和太平公主的猜忌,虽贵为皇子皇孙,却整日面临生存危机。好不容易,李范的三哥李隆基发动政变,先后杀掉韦皇后、太平公主夺回皇位,但李范很快又被三哥盯上,昼夜防范,愈来愈严。后来,唐玄宗干脆想出一门奇怪招数,建起“十王宅”,把宗室诸王全都迁到宅中居住,名为尊崇优养,实则变相软禁。
岐王李范和长兄宁王李成器、二哥申王李成义、五弟薛王李业是玄宗兄弟辈,玄宗顾及情面,没把他们送进十王宅,表面上还极尽尊崇优待,但表面亲密掩盖不住玄宗的猜忌和防范。
起初,李成器兄弟几个都被分派到各州主政,在地方拥有一定权力。唐玄宗为防他们坐大,下诏说诸王只需管管大事,州中政务让佐吏们管理即可,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的从政权力。成器、成义为他们的属官请求晋升职务,玄宗巧假宰相之口拒绝之,说宰臣反对公器私用,皇族子弟也不能例外。如此,宗室的政治生命相当于废掉了。
玄宗在开元十三年(725)患病,久而不痊,五弟薛王李业的小舅子韦宾与殿中监皇甫恂私下议论玄宗病情,此事触动皇帝大忌,玄宗下令用大棒将韦宾活活打死,皇甫恂贬官。这件事情尤其令宗室诸王不寒而栗,岐王极度压抑、郁闷,后来索性连文人雅士也不敢随便召入府中。
帝王心术 其来有自
唐玄宗如此猜忌、提防宗室诸王,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入唐之后,自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始,历代皇帝登位都是以力取之,没有一个嫡长子当太子后顺利即位。太宗朝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争夺储位,结果两败俱伤,反被晋王李治摘了桃子。高宗朝比较惨烈,武则天采取激烈手段夺得皇后之位,把其他妃子生的儿子都寻事杀掉,自己生的几个儿子也百般提防,第二子李贤被猜忌至死,中宗、睿宗兄弟相继被武则天废黜。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杀中宗,睿宗在三子李隆基主持下发动政变诛杀韦后等人上位。自高祖至玄宗加武则天共七代皇帝,每一次皇位更替都不正常,纵使神明天纵如玄宗也心有余悸。
以岐王李范为代表的玄宗兄弟辈是首要打击和限制的对象。玄宗为示亲密,在皇宫兴庆宫西侧胜业坊、安兴坊给四个兄弟兴造住宅,又在兴庆宫西南造起两座高楼,花萼相辉楼和勤政务本楼,站在楼上可以看见诸兄弟的宅第。玄宗有时会把兄弟们召到楼上饮宴,有时也会突然驾临他们宅中,与兄弟赋诗饮酒、赐以钱物。再加上玄宗曾下过诏令,诸王不许与外官擅自交往,久而久之,高官贵人绝迹于诸王之门,岐王李范的心情与境遇可想而知。
到玄宗儿子这一辈,发生了“杀三王”事件。三王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玄宗对这三个儿子本来十分疼爱,后来武惠妃受宠,谋求使其子寿王李瑁夺走太子之位,日夜在玄宗面前挑拨离间。武惠妃以宫中有贼为由,请太子李瑛与鄂、光二王领兵入宫保卫皇帝,李瑛与二王闻讯准备入宫,武惠妃转头向玄宗诬陷李瑛三人图谋逼宫夺位,玄宗由此震怒,把三个儿子废杀,史称“杀三王”事件。
“杀三王”之后,玄宗对儿子、孙子们的管制更加严格,彻底禁绝他们与外官来往,杜绝一切逼宫夺位的可能。
宅院深深 隐患无穷
玄宗如此不近人情的做法使兄弟和儿孙们噤若寒蝉,岐王李范昼夜不自安。开元十四年(726),李范一病不起,不久去世,年仅四十岁。玄宗一向标榜自己友爱诸兄弟,李范一死,他故作声势“哭之甚恸”,辍朝三天,并亲自为这个名满天下的文人弟弟追福,手书《老子经》,还一连十几天不吃不喝。
李范只有一个儿子李瑾,沉湎于酒色,大概在李范去世前就暴病而死。玄宗不得不从五弟薛王李业诸子中挑了一个叫李珍的继承岐王爵位。后来,李珍意外卷入一场谋反案,被唐肃宗夺爵赐死,岐王一枝绝嗣,王宅也陆续变卖。
宗室诸王进入十王宅后,不准再像以前那样到各地州镇担任实职,也不准参加科举为官,空顶着皇室子弟的尊崇之名。除皇帝嫡长子或极个别幸运儿获得皇位继承权者能重获自由,绝大部分都终老于宅院之中。
随着时间拉长、人数增多,皇帝渐渐没有什么精力管理子孙,便把管理职能交给专门的衙署,由宦官代为管理。宦官管理时间长了,竟对皇子皇孙们形成畸形的控制,皇室男女想择求婚配,要先向宦官提出申请,通过他们向皇帝呈报。尤其是皇家公主,想早早结婚的还要向宦官行贿,没钱行贿的只好耽误下来,以致很多宗女白头仍未出嫁。
唐玄宗也被这一制度反噬。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出逃蜀中,太子李亨在马嵬坡与父亲分道而行,跑到灵武自立为帝(即唐肃宗),把玄宗硬生生逼成太上皇。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后迎玄宗回长安,起初假惺惺地百般尊奉孝敬,后来发现太上皇有与大臣恢复来往的迹象,毫不犹豫地把七十五岁的老父亲软禁到西宫,玄宗至死再未出宫门一步。
令人深思的是,唐朝后世诸帝虽然意识到十王宅对宗室诸王的伤害很大,但并未调整政策,而是继续执行,坚持不变。这么一执行就是一百多年,一直到唐朝灭亡,唐朝宗室子弟都沦为笼中之鸟,再不复初唐盛唐时代宗室诸王的威赫。 (摘自1月27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