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热衷看大熊猫

作家文摘 2024年02月23日

大熊猫“和花”与饲养员谭爷爷

  成都的“花花”、北京的“萌兰”、重庆的“渝可”和“渝爱”……这些名字在2023年火爆出圈。不分工作日和节假日,“花花”所生活的幼年大熊猫别墅园区常常是人山人海,排队等候者从园区内一直排到大门外。

  排队两小时,看“花花”三分钟

  要想见“花花”一面,需要经得起数小时排队的“超长待机”体力和排到时它刚好也在“营业”的天赐运气。为了让游客都有机会见到“花花”,园区采取了限流措施,因此,不少网友戏称:“排队两小时,看‘花花’三分钟。”

  2022年,李梦(化名)无意间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和花”“和叶”两姐妹过生日的视频。“以前觉得熊猫长得都差不多,而‘花花’辨识度很高,和记忆里的熊猫不一样。”看完一遍不过瘾,李梦反复观看了近10次。两个月后,她来到“花花”园区实地参观。

  后来,她基本上每周都要去看“花花”三次,将拍摄的“花花”视频和照片发在互联网账号上。“一方面可以让更多关注的网友了解大熊猫的情况,另一方面我也成为了熊猫粉和基地之间的桥梁。”

  李梦坦言,成为“花花”粉丝之后,除了工作和睡觉,她基本上都是在基地或者关注“花花”。“但我觉得非常充实。”看熊猫让李梦很放松,她乐此不疲。

  “感受到治愈和快乐”

  今年32岁的帅宛君微信名字和头像都是大熊猫,她卧室进门左手边的展示柜里摆满了大熊猫的玩偶等周边产品。每天上班时,她都会背着别有“花花”徽章的帆布包,哪怕一天换一个,半个月包包都不会重样。

  2021年,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帅宛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伴随而来的是心慌焦虑头痛,迟迟难以入睡。去医院检查后,帅宛君发现自己患上了中度焦虑症和轻度抑郁症。她通过短视频了解到大熊猫群体。“我看到‘和花’‘和叶’‘润玥’三小只坐在一起吃笋,‘花花’每次好不容易剥好笋就会被抢走,我就觉得特别搞笑。”在它们身上,帅宛君看到了很多“值得人类学习的品质”。

  秦优(化名)与帅宛君有同样的感受,她最喜欢的大熊猫是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的“福双”,看到入迷时,她可以连续两个小时站在那儿。在她看来,“福双”是一只特别低调的大熊猫,从来不会主动招惹同伴。“有一次,‘重阳’拿爪子逗‘福双’,‘福双’一直没搭理它,但最后被惹急了,‘福双’把它从头打到尾。动物之间和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很相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休假时,帅宛君喜欢到各地动物园看熊猫。“每次看到熊猫我就会笑,晚上睡觉前,我会刷大熊猫视频,有时候刷着刷着就睡着了。”帅宛君说。2023年,她的失眠也好了。“大熊猫可以让我在繁忙的生活里感受到治愈和快乐。”秦优说。看着它们无忧无虑的样子,她自己也忘掉了城市的喧嚣,开始尽情享受自然。

  实现看大熊猫自由

  2021年年初,秦优第一次跟旅行团来成都旅游,在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她“没有看够大熊猫”。研究生即将毕业时,她开始关注成都的工作机会,“来了成都我可以实现看大熊猫自由”。此后,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看大熊猫。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一待就是一天。

  每次看大熊猫时,秦优都会认真学习介绍牌上的身份信息,回家后查阅资料搞清楚大熊猫之间的亲缘关系。“知道它们的身世之后,我会比对它们的遗传特征,这样看熊猫会更有乐趣。”秦优觉得每一只熊猫都有自己的特点,她几乎能够认出自己看过的所有熊猫。

  近一年来,秦优每次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会看到人山人海的游客围在幼年大熊猫别墅,想要一睹堪称顶流“女明星”“花花”的芳容。“每天那么多流动的人群,气味很可能会影响到‘和花’和‘和叶’,有段时间我看到‘和花’藏在树林里,根本就不出来。”

  “大熊猫在地球上已生活了至少800万年,比我们人类还要久,如果我们把环境保护得有利于它们生存,也一定会有利于我们人类生存。”秦优希望大家能通过大熊猫看到更多动物群体,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摘自2月2日《中国青年报》 陈晓 齐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