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疯子”马少骅

作家文摘 2024年03月12日 ·邱伟·

  在不久前的“影视榜样·2023年度总评榜”上,著名演员马少骅(见图)凭借历史剧《丁宝桢》获年度最佳男主角荣誉称号。

  “大家休息时我在用功”

  马少骅塑造过众多历史人物,把伟人演得栩栩如生。他演《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被邓家子女认可“这就是我们心中的老爷子”。马少骅也塑造过类型各异的市井角色,他演《搭错车》中至善至爱的聋哑老父,感动了无数观众。

  角色塑造中,马少骅不仅注重人物的外在形似,更与人物心意相通。如何让角色“鲜活”起来?马少骅分享了创作心得:那就是“激情”。“每一个好剧本、好人物,都有激情,演员看到剧本和角色时,内心也有激情,演员的激情与角色的激情碰撞之后,就会产生艺术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会感染观众的。”

  马少骅透露,电视剧《丁宝桢》的剧组资金投入很少,本该拍4个多月的戏,3个月不到就拍完了。花甲之年,马少骅不但要为角色控制体重,还扛下了700多场戏,他每天拍二三十场戏,要记大量的台词。“剧组的年轻演员问我是怎么记台词的,其实就是大家休息的时候,我在用功。”

  马少骅认为,演丁宝桢不只是演一个人,而是把中国历代廉洁奉公官员的优秀品格和人生特征集中起来,在丁宝桢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出来。马少骅很欣赏王阳明、况钟、丁宝桢这些传承着中国优秀文化的历史人物。“我演丁宝桢如何廉洁做官,让丁宝桢身上的东西传递出来。”

  “无形之中角色改变了我”

  几十年演艺生涯下来,马少骅发现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变了。他说角色改变了自己很多东西,“因为这些人物我要用心揣摩,查他的资料,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在这个过程中,角色无形之中就会影响到我的内心。”

  马少骅在《觉醒年代》中饰演的蔡元培鲜活立体,有中国文人的高尚风范和温润傲骨,也有充满生活情趣的一面。当初接到表演任务后,马少骅就怀着虔诚和敬畏之心,自费去了绍兴蔡元培故居,向故居的工作人员仔细询问蔡元培的生平、饮食习惯等等。他希望和人物近一点,再近一点。

  拍《丁宝桢》,马少骅在查史料时就发现,凡是像丁宝桢这样的清官能吏,都是不富裕的,在他们心中,永远把百姓摆在第一位。史料读到这里,马少骅找到了丁宝桢的心境。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人,同为贵州人的马少骅十分清楚,丁宝桢一路走出家乡,考中进士直至成为一代名臣,经历了怎样的岁月磨砺和人生锤炼。于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成为马少骅塑造角色性格的起点。

  马少骅演过许多次孙中山,但每一次创作角色,他的感受依然是如履薄冰:“每一次创作都不能重复昨天的感觉,没有捷径可走,那真是既害怕,又喜爱。”对马少骅来说,最难诠释的就是领袖人物,难就难在人物的精神品格,“我努力去感受他们的内心,接近他们的内心,但真的好难!”

  “守住内心这一点点平静”

  在演艺圈中,马少骅是个有点“另类”的存在。他不太喜欢走红毯,他有些抵触采访,因为想守住自己内心这一点点平静。不拍戏的时候,马少骅去公园遛早,和老朋友们谈戏聊天,出行搭乘地铁公交,观察社会生活的点滴变化,他对自己的定位是“百姓中的演员,演员中的百姓”。

  在马少骅的表演观念中,每次演戏,塑造一个角色,演员是有“最高任务”的。演员一旦搞清楚表演的“最高任务”,就可以抛掉私心杂念,就无所畏惧了。人称“戏疯子”的马少骅心中还有一个“最高任务”:“什么时候我们能让中华文化、中国的作品在世界上让人称赞,这是我的梦想。”   (摘自1月27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