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群整顿轮船招商局

作家文摘 2024年03月12日 ·汤涛·

  1930年7月24日上午8时半,轮船招商局总办赵铁桥(见左图)乘坐的汽车像往常一样,停在福州路招商局侧门,当赵甫登石阶时,背后突然枪声大作,他身中数枪,在紧急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远在南京的交通部部长王伯群(见右图)惊闻噩耗,痛心疾首。而招商局董事长李国杰被指为最大的嫌疑。

  临危受命

  招商局由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于1872年奏请清政府在上海设立。1877年,招商局收购了财力雄厚的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打破了外资洋行垄断中国航运的格局,成为中国民族航运业的象征。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未成立之前,北伐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就以招商局“为全国最大之航业机构,即拟加以整顿”。

  1927年11月26日,王伯群在上海总商会宣誓就任招商局监督。王伯群对招商局紧锣密鼓的系列举措,引发了招商局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鸿章之孙李国杰的高度警觉,以及连锁的激烈反对和反抗,但王伯群并未改变原定计划。

  1928年1月18日,王伯群一面呈国民政府文,提出招商局根本改革方法和监督招商局章程议案;一面与赵铁桥商讨整理招商局,重点提出肃清积弊,发展航务,保全股东血本。王伯群对招商局改组的推进,得到张静江的盛赞。

  是“官办”还是“国有”

  招商局在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在体制上经历了官督商办和商办隶部两个阶段。1909年招商局自名义上完全商办,但政府对招商局“官办”“国有”的争夺和控制,从未停止。南京国民政府也不例外。

  1928年12月7日,李国杰公开致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各院部以及招商局各股东公开意见书,明面上要求尊重股东,振兴招商局,实则为自己掌控招商局寻找理由。但《公开意见书》并未取得他想象之效果,于是李国杰转而寻求另外一种实惠策略——他对交通部开出价码,提出“非四百万现款不能入局”。与此同时,组织人员密告赵铁桥“整理无方、违法失职”。

  王伯群呈行政院文,请派公正大员彻查招商局。行政院议决由工商部遴派参事陈匪石、司长张轶欧等前往上海彻查。但清查一月有余,“结果并无所获”。

  1929年2月,王伯群委派林实代表自己出席改组招商局周年纪念大会。赵铁桥在纪念大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雄心勃勃,对招商局的未来提出改革总局组织、改准船期、改革分局包缴制、改善各轮内容和开辟新航线等五点改革措施。

  1929年6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决定,将招商局脱离交通部提级为国民政府管辖,由政府特派专员整理局务,并组织整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在委员会未成立前,由王伯群和赵铁桥分别代行委员会和专员的职权。彼时招商局名虽商办,实际已由政府代为经营。国民政府通过制度设计,基本控制了招商局的管理大权。

  杀身之祸

  1930年1月,王伯群主持起草完成《整理轮船招商局委员会条例》呈请国民政府核准。国民政府为整理招商局,特设委员会专任监督指导之责,由委员会推举一人,请国民政府派充专员负整理经营之责。

  这则《条例》,无疑在更大的空间和范围挤压了李国杰的管理权限,他百般阻扰赵铁桥办案。

  李国杰认为,若“祖产”被掠,自己也将身败名裂。他把所有怨恨投射到赵铁桥身上。

  7月24日赵铁桥在上海遭暴徒暗杀身亡。赵铁桥之死震动了国民党当局,蒋介石发唁电以表哀悼。

  收归国有

  在交通部次长李仲公继任招商局总办后,王伯群总算吃了一颗定心丸。

  李仲公上任后,组织实施一揽子的整顿措施。首先,清理股权,发给拖欠职工薪金。更调要员,组织债务委员会和股权清理委员会。其次,在用人行政上,提出人才称当,管理科学化,剔除积弊和厉行廉洁为标准。第三,为将招商局收归国有从历史找依据。李仲公曾为北伐时期蒋介石的文胆,他撰文指出,招商局“由创办维持以至扩充发展,莫不得力于政府之扶持,此时言收归国营不过使其返回本来面目而已”。

  1932年10月8日,行政院应交通、财政两部的请求,向中央政治会议提出,将招商局所有股票由国家照最近平均市价现款收回,由政府继承该局原有产权及债务,改组管理层,设立总经理,进行“彻底规划”。11月9日,中央政治会议通过该案,15日国民政府正式颁令,将招商局收归国营。    (摘自《世纪》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