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量才独子

史咏赓的隐秘往事

作家文摘 2024年03月12日 ·王 道·

史咏赓(右二)、史明明(左二)等人在无锡

  侥幸逃命

  史量才遇刺事件一直广受追踪揭秘,但真相似乎始终没有完全揭开。或许即使是让在场的史咏赓讲述,也未必完全真实。但是作为在场者之一,史咏赓是有发言权的,根据他撰写的《哀启》可知,史量才因为长期劳累,患有胃疾,常回杭州西湖之畔的秋水山庄休养。事发于 1934年11月13日午后3时,当天,史量才从杭州返回上海继续办公。车上除了司机、妻子沈秋水及其侄女,还坐着史量才唯一的儿子史咏赓及其同学邓祖询。史量才、司机、邓祖询三人遇刺身亡;因为追杀的刺客打光了子弹,史咏赓得以幸免,但也受了伤。

  办理史量才后事时,在刺杀中受伤的史咏赓缺席了部分仪式,据说是因为养伤,并且担心敌手会“斩草除根”。

  史量才生前乐善好施,为人慷慨,因此史咏赓决定,将所有赙赠之资“悉作振饥之举,是则仰维遗志,除挽联、诔词、抄稿等汇刊外,所有花圈、祭幛、联轴等件概折现银,送交上海云南路仁济堂筹募各省旱灾义振会代收”,“在咏赓固无愧于先灵涸辙”。启事后还有义振会委员的落款,包括当时的要人孔祥熙、许世英、吴铁城、杜镛、褚辅成、闻兰亭等。

  考虑到汽车是新买的防弹汽车,而且沪杭公路中的一段(约80公里)是史量才出资修的,史量才甚至说过在这条路上自己没有仇人,但是意外还是来临了。在遇刺时,史量才大叫着史咏赓的名字,提醒他分开逃跑。

  主政《申报》

  史量才与上海各界闻人既是朋友,也是商业合作伙伴,生前涉猎产业较广,包括新闻业、房地产、银行、纱厂、书局、药房等,仅申报馆就经营了20余年,且蒸蒸日上,因而引起了当时政界的极大关注。对于这些“遗产”,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史咏赓无疑是要承担接班责任的。然而,此后的舆论普遍认为,史咏赓继承父业后,“迫于当时的形势,《申报》的言论态度又趋向保守,相关的各项社会文化事业如出版《申报年鉴》《申报丛书》《中国分省地图》等”,甚至之前与人合办的“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申报妇女补习学校”也被迫中断。抗战全面爆发后,《申报》更是因抗拒日方新闻检查自动停刊。当北平、上海、南京等地相继沦陷后,《申报》编委会研究后决定在湖北汉口出版。史咏赓特别推荐老报人马超群负责主持《申报》汉口版事务。申报馆在汉口网罗了很多人才,一度风风火火,为抗战和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危难之际,《申报》还曾在香港组织出版,至1939年7月10日《申报》香港版停刊。

  从申报馆出版实务来看,史咏赓的确是亲力亲为的。史咏赓在经营申报馆的同时,不忘父亲遗志,先是报馆同人决定按其遗愿,拨出16 万元捐给学校作奖学金基金,同时决定三校一馆——职工业余学校、妇女补习学校、新闻函授学校、流通图书馆,一律以“量才”命名。史量才生前曾任私立女子护士学校校董,并向中山医院捐建了一幢三层的护士宿舍楼,史咏赓遂在此护士宿舍楼前坚了一块碑石,并亲自手写刻字“量才堂奠基纪念”。

  “上海小姐”的背后

  在抗战之后,报上曾刊出《史咏赓与上海小姐》一文:

  “上海小姐”王韵梅,日前同契友范绍增及王晓籁等赴京游玩。南京人士久仰上海小姐芳名,惟多不识荆州,故王小姐等出入各场,并未引起一般注目。惟某次出现中央餐厅,被新闻界某君发现,当时曾起一阵骚动。原来此君在王国花(王韵梅本名)时代曾和王小姐有一度婆娑之雅,其本申报主人史咏赓之友,史君固当年倾倒王小姐之一人,且相识时间颇久。此君常与史(咏赓)同游,故熟知王小姐情况。惟史咏赓虽属公子哥儿出身,在花钱上却有老成持重之致,有“刮皮小开”之目,和朋友出来玩,且是朋友会钞时候多,在女人身上用钞也颇吝啬。王小姐则是一向眼界高,手面大的,史君当然难配胃口,所以小姐今日之飞黄腾达,固自有其过人条件也。

  这则花边新闻道出了一件近代史上著名的选美大会,即 1946年夏季的“上海小姐”选美大会。举办选美大会的名义是为江淮水灾募捐。当时江淮大批灾民陷入困厄,上海又经历战火,百废待兴,杜月笙遂联合上海政府举办了这次选美活动。演艺界名人周璇、言慧珠、韩菁清等都参与了此次活动,报纸上也大张旗鼓地做广告,可见活动影响力之大。然而最终以高票获得冠军的不是演艺界名人,而是此前并不为人熟知的王韵梅。后来,人们才渐渐发现这位女子来历“不寻常”。文中有些细节很有意思,说王韵梅早期可能与史咏赓相熟,但是史咏赓出手不大方,因此王小姐的成名肯定与其无关。这一点倒是能说明史咏赓家教颇严的一面。

  根据史量才的内侄女庞荣棣介绍,史量才对于独子史咏赓平时约束极严格,大学不毕业不允许其穿西服、皮鞋。史量才平时也不给儿子零花钱,还不准儿子购买西洋货和进口商品。这一点,史咏赓的同学也给予了证实,说一起逛南京路的时候,史咏赓连一顶进口的帽子都不敢买,还不让他们穿洋服去他家。史量才是之江大学的校董及文理学院的捐资人,所以把儿子送至此处读书。史咏赓非常喜好运动,故史量才欲出资增建体育办公楼,但此事因史量才遇刺而未能实施。庞明德和史咏赓为尊重史量才遗愿,也为纪念因刺杀而遇难的人,联合捐建了“同怀堂”。现在这处建筑仍然是钱塘江畔之江大学旧址的亮点之一。

  1949年5月27日,发行时间长达77年的《申报》终刊,申报馆转为解放日报社使用,《申报》改名为《解放日报》继续出版。

  史咏赓后来远走他乡,去了美国发展。其妹史明明也和丈夫去了美国,并且曾办有个人收藏专场拍卖。史明明又名沈清漪,是一名工艺美术师。

  据说史咏赓于1977年去世,至于其后人的情况如何,则不得而知。  (摘自《名人传记》202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