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食物大多源自田野乡间不同,豆腐有一位身份高贵的祖师爷,那就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水经注》记载:
西汉淮南王养方士之徒数十人,多神仙秘法鸿宝之道,烧药炼丹,偶以石膏点豆汁得成豆腐。
就是那么随手一点,让豆汁凝成了豆腐,令人惊艳。一些后世的文人骚客依此创作诗文,感念刘安的创举。宋代朱熹曾作豆腐诗云:
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
意思是说,如果早知道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的妙法,就能以此为营生,数钱数到手发软了。
豆腐的原材料豆子虽然产量高,但直接食用容易胀气。当它转化为豆腐,很好地消除了这一弊端,且营养价值之高在素菜中名列前茅。正是仰赖刘安的发明,一年四季可见、物美价廉的豆腐,让黎民百姓的生活多了一份保障。正因如此,刘安在民间被奉为“豆腐神”。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豆腐入口,清白存心。清代名臣汤斌,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如豆腐般高洁的情操。
康熙年间,汤斌曾任江苏巡抚,尽管身居高位,但他生活节俭。他升任礼部尚书离苏赴京时,前去送行的官民发现他的行装仅有一部《二十一史》。这是他在巡抚任上购买的唯一物件。时值隆冬,他夫人的外衣竟有破旧棉絮落在车前……为了降低生活成本,汤斌常以豆腐汤为主食,因而也被人称为“豆腐官”。
汤斌施政简静,令出必行,执法严厉,他以身作则,严禁各级官员收受贿赂,对清代的吏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自6月17日《海南日报》 王诗漫文)